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766篇
劳动科学   72篇
民族学   180篇
人才学   201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1748篇
理论方法论   308篇
综合类   4203篇
社会学   562篇
统计学   1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英语学习者交际中Back-channeling策略使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国外语言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Back—channeling是日常交际中很重要的一种交际策略和技巧。仔细观察并对比了三组英语熟练程度不同的在校大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所采用的Back—channeling在频率、形式、位置及功能方面的异同点,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当前面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的一套具有规范化、权威性和有效性的法律保障机制。从农民工工资支付法治化保障机制的制度特点来看,《条例》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化,处罚方式强调规范化,监管过程具备严密化,监管主体呈现多元化。《条例》采取全程协同监管手段消除“灰色治理”的“梗阻”,用“法律红线”落实并明确各方的法律主体责任,以细化规定的方式打通工资支付的“绿色通道”,从而能够保障《条例》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条例》主要从实践逻辑层面上落实法治化保障措施:明确不同监管主体在监督检查领域中的职能定位,对用人单位实行严格的资格认定与法律责任制,在监管领域中始终关注劳有所得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法治是自由主义治理的重要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巩固中起着重要作用。形式普遍性构成了自由主义法治的突出特点,马克思在肯定形式普遍性具有的积极价值的同时,又揭露了自由主义法治以普遍性的形式遮蔽了它维护私有财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分工和价值形式理论论证了自由主义法治具有形式普遍性的现实经济根源,批驳了从意志的角度分析法的普遍性的观点,提出要通过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方式消除自由主义法治存在的物质前提,在借鉴吸收自由主义法治形式普遍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法的形式普遍性发展为实质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教育目的,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院校都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教学改革,但考核形式的改革明显落后于教学改革。为提升学生职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在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研究适合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形式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借鉴现有的考核形式及实际经验,以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考核形式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作为小说话语中一种颇具特色的表现模式,自由间接引语自19世纪末被语言学家们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针对这一话语形式的含混和复杂性,批评家们从语言学、小说文体学、经典和后经典叙述学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这使得人们在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话语模式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研究视野.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对这一话语模式所进行的各种研完进行简要评述,进而指出它们在当今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由于第三人称不是言语交际的直接参与者,其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存在诸多复杂的情况。基于Langacker的情境植入理论,分析探讨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所指定位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会在形态、语义及范畴层次等方面发生变化,其具体定位需通过话语参与者共建话语框架并进行认知加工才能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10.
关于形式——论审美价值的特性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审美和艺术,感性形式具有更加重要、更加显赫、更加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意义。除了审美价值的载体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之外,其他现象(包括非审美的其他价值现象)虽然并不完全排斥却并不必然要求具有感性形式。这正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与其他现象、其他价值形态的形式的重要不同之处,也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的根本特点之一。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然而这独立性只是具有十分有限的和相对的意义;一般说更加典型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总是具有完整性——完形性质。凡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毫无例外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审美价值形态来说,媒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审美价值的创造中,尤其如此。从审美和艺术的新现实、新实践来看,审美—艺术的新媒介与审美—艺术的新现象、新形式密切联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