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6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56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2033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对"兴"义的描述本可按照当时已经明朗的审美路线进行阐发,但刘勰描述"兴"的概念,以毛诗、郑笺、离骚经为依据对象,从它的经学诠释意义出发,旨在讽谏教化。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刘勰的经学趋向、"兴"具有浓厚的经学传统、指责作文时弊。  相似文献   
132.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所研究和阐述的一系列课题,对现代传播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哈贝马斯的传播理论时,几乎都是抽取其论著中与传播学内容比较相近的论题进行孤立的探讨,而不是把它们置于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如果从哲学层面以一种整体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哈贝马斯的传播思想,可以发现,当哈贝马斯从"工具理性"批判走向"交往理性"时,也必然带来媒介批判视角的转向.这种双重变奏,对当代传播学批判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 ,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导致了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为伦理学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持 ,而且亦在中西哲学之间架起理论桥引 ,为整个人类哲学的和解与沟通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4.
康伟 《北方论丛》2007,(2):125-128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仁”的思想从“之间”这一向度,展开讨论了主体间德性关系何以可能,具有生存论意味;而庄子“辩”的思想从主体间认识何以可能的“中介”这一维度,强调了“成心”、“感觉”和“语言”等因素对互识与共识的消极影响,从而一定程度陷入不可知论。中西主体间性的思维路径与理论均有不同,承认“个体的真实性”是中西主体间性理论走向融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5.
王红厂 《社科纵横》2004,19(5):157-158
马庆株先生指出“语义是形成句法聚合的基础 ,语义成类的制约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 ,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和表达功能”。该文就是利用马庆株先生在 [ 顺序义 ]体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 ,发现具有顺序义的指人名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对“V2 的 是 N”句法格式是否有歧义有一定的制约 ,并且很有规律性 :当N为顺序义最高项或最低项时 ,“V2 的 是 N”句式一般没有歧义 ;当N为中间项时 ,该句式则存在歧义。同时不同系列的衔位名词之间的权势关系或一致关系也对歧义的理解产生影响。另表人名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既和词汇有关 ,也和句法有关。  相似文献   
136.
为了克服主体性哲学的唯我论,布伯提出了对称的主体间性。但列维纳斯批判布伯对称的主体间性仍不足以避免唯我论,消解同一的暴力,且过于理想主义。列维纳斯主张,只有坚持非对称的我与他者的关系,才能彻底走出自我中心主义,实现为他人的伦理。列维纳斯对布伯的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再批判。  相似文献   
13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第二语言教学不能忽视文化教学,特别是文化附加义的教学.讨论了文化附加义的特点、范围及其形成原因,指出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附加义的客观存在,从而导致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汉语文化附加义的揭示,是汉语学习者减少和避免跨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8.
《阅读与作文》2008,(7):68-75
一、认识高考1、考纲要求掌握动词的基本形式:现在时、过去时、过去分词、现在分词;行为动词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连系动词;助动词;动词的八种时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常用动词的词义和动词短语。2、重点提示动词时态中的进行时和完成时,特别是特定语境中的时态和语态;近义动词及近义动词短语的辨析。  相似文献   
139.
北美殖民时期主流文学与印第安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殖民时期不仅是美国文学的萌芽期,更是美国思想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期。立足于殖民时期北美大陆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主流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将印第安人形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全面考察,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美利坚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和精神实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0.
汉语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语法学者对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两种语言手段的可能义已经有所研究,但对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所表示的可能义的研究还没有较系统的文章出现。文章通过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可能义的考察,发现方言中可能补语的可能义同样存在不同的类别,并尝试予以分为几个小类,以期对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