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51.
"性"既意味着对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点的反省,亦意味着对此四"心"可许以"善"而其足以将人与禽兽从始源处予以区别这一点的觉悟。"仁"、"人"之"圣"境不断地超出经验的个人的修德状况或修德的经验个人,不懈地跃向更高的境界,它既构成衡量经验的个人究竟达到了何种修德程度的最后准矱,亦构成吸引经验的个人修养"仁"德以不懈提升人格的最高理想;这个最后的准矱、最高的理想就其圆满到没有丝毫偏差的境地而赋有形而上的高卓品格来说,即是所谓神圣之"天"或"天道"。"仁"、"人"、"性"、"天"或"天道"皆属实践范畴,其韵致非以真生命投入者将无缘照面,其胜义非生命陶滤到至纯至正至卓之境地者将难以尽识。不过,在直言不堪其任的地方,并不意味着孔子不曾将其对"仁"、"人"、"性"、"天"或"天道"的悟识以某种间接的方式诲示弟子、时人,此即"近取譬"、范本引导与"生命化"的讲习。  相似文献   
52.
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始于马礼逊和米怜主编的《印中搜》,其中关于朱子及其著述的译介和评述,以概念阐释、体系简介、片段翻译或引用为主要方式,间或也在中西互照的视野下发表一些读书心得式的评论,总体上看不够深入,但从理论概念入手寻找和论证理学与基督教并非互为异己文化而有其相通之处的做法,超越了此前欧洲汉学独尊上古儒学、批驳排斥宋儒理学的传统。《印中搜》世俗性与宗教性兼具的办刊特色使其关于朱子学的译介、评论具有面向大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在中国经典,特别是朱子学西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高邮王氏的家学,以《尚书》研究为其发端。考证《尚书》文字,不是拿不同版本来互校,而是以小学为依据,判以义理之是非。解读《尚书》经义,没有采用传统的注疏或章句的方式,申述成说,而是针对前人的误释,另立新说。研究《尚书》虚词,除了分析句式,以例求义而外,因声求义之法随处可见。王氏能够超越前人,原因无他,在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4.
在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中,《流动》既是一则诗品,又具有《诗品》序的功能,是开启《诗品》这座麒麟阁的钥匙。"载要其端,载其符"的《雄浑》《冲淡》,各依《周易》《乾》《坤》卦旨以立义,如同"乾、坤,其《易》之门邪",成为《诗品》开合的门户。其他"载其符"的诸品,也都各依《易》卦之旨,从而"风律外彰,体德内蕴"。自司空图《诗品》问世以来,此秘未睹。千古之秘,遂使《诗品二十四则》成为空前的惊世奇文。  相似文献   
55.
《经义述》乃经学之权威,亦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之代表著作.二人每立一说,必言之有据,去取之间,尽见卓识.但书中亦有未尽完善之处,其中,“以孝烝烝”可读为“克谐以孝,烝烝父不格奸”,“烝烝”于先秦典籍习见,其义为“盛”、“美”,而非“孝”;《汗简》、《古文四声韵》之“誓”或沿自金文,而非籀文“折”字;“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一句,王引之训“敷”为“徧”,实则“敷佑”音义皆同“抚有”,是“匍有”、“抚有”的同音假借.  相似文献   
56.
文章在强平稳负相协样本下,利用分组经验似然比方法,克服了传统经验似然方法的缺陷,所得到的渐近分布为标准的卡方分布,便于构造总体分位数的渐近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57.
艾素萍  曹容 《职业时空》2009,5(12):153-155
英语附加疑问句是一种常见于口语的、具有疑问旬形式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利用疑问旬的形式,间接地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意图、显示某种特殊的感情色彩,实现某种特定的语用价值。文章运用戈夫曼(E.Goffman)的“行为面子论”、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以及里奇(Leech)等人的面子、礼貌理论分析了附加疑问旬的维护面子功能。  相似文献   
58.
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的重要规则,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我国立法中对此规则也还是有所体现,然而我国学者对是否要在我国法律中适用传证据规则方面却有很多争议。尽管立法和实践已经逐步完善,我国的诉讼模式对传证据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使用仍然存在阻力。  相似文献   
59.
安旗同志继《<蜀道难>新探》(见《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之后,又写了《<蜀道难>新笺》(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589期。以下简称《新探》、《新笺》),目的在于“识此诗的本来面目”。读过《新笺》,感到安旗同志所论,仍然和《新探》一样缺乏充分坚实的材料来证明其新说的可信和合理,很有值得商榷之处,下面谈谈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60.
古文献中对提鼓和早期进谏方式的记载表明,登鼓最先可能指古代上朝进谏时手中所拿的一种小鼓,但后世的登鼓就其形制来看,则当肇始于西周时的路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