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耀海 《江淮论坛》2013,(2):124-129
本文以权利本位范式作为研究对象。重视权利,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以具有内在不足的“权利本位”来解构阶级分析,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范式,不仅不符合权利义务辩证统一的实际,也会削弱党的领导以及立法和法律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必要的阶级分析.是中国法学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22.
李德顺 《领导文萃》2014,(14):28-33
<正>在2013年,关于"普世价值"的激烈争论似渐平息。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引发争论的思想方法根源,其实是来自一种陈旧的两极对立思维,那么我们从这场争论中收获的启示,就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时下有不少说法的毛病,不仅在于其话语和观点有误,更在于其思维方式有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误区,就是总以某种偏执的先入之见为主,把一个具有公共性、普遍性的概念和问题,偷偷地变成了只与某种意识形态取向挂钩的话语和结论,然后闪  相似文献   
23.
从中华文化的观点分析了毛泽东的阶级分析理论,并且尝试运用中国化的阶级分析方法说明社会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4.
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不管他是否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他必定都有自己本阶级的意识。阶级意识与阶级分析方法各自存在于不同的观念层次上,无疑,阶级意识居于更深刻更内在的层面上,而阶级分析方法则属于较肤浅较外在的层面上。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也受到阶级意识的影响,其思维过程同时也就是他的阶级意识过程。历史学家获取阶级意识的过程也就是阶级意识作用于他的历史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
应当从阶级划分的目的和阶级划分的标准两个维度来重估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阶级划分标准依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冲突本质的一把理论钥匙,其阶级斗争理论也是无产阶级彻底摆脱被剥削和统治处境的有效理论指引;在当下中国,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对于捍卫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其阶级划分的标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并予以缓解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读这个理论,长期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偏颇,历史主义解读是对这种偏颇的纠正.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是被包含在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中的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法论.作为解读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历史主义更具统摄力和剖析力.  相似文献   
27.
社会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主要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文学又以其独特方式反作用于社会.因此,要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入手评价文学."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时立中运动的."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学必然具有阶级性."阶级分析"、"人民性"分别是社会批评的方法和标准.大体来说,建国后国人运用社会批评研究古典文学的历史可分为发展、高潮、变异、重估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刘泽华在三十多年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以扎实的著作恢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范式。他在政治思想史研究突破了以往僵化、教条的阶级分析法,但又并未完全放弃阶级分析,他认为阶级分析依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刘泽华是从历史学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之后,他一直在努力拓展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提出要加强统治思想的研究、加强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的研究和民本思想研究,以此提升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29.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阶级与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阶级与阶级结构分析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也越发复杂而尖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理论;新中间阶层及其特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及性质。  相似文献   
30.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阶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关系态势和表现形式。在全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再次凸显出阶级问题的重要性。当前,须从生产关系和权力关系的本质层面,从民族国家视角与全球视角相结合的维度,综合运用阶级分析法与其他社会分析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社会关系与阶级关系的实质、特征、态势和趋势,深入分析全球资本主义的阶级分化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