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71.
婚姻连带构成解释农村光棍尤其是光棍成窝现象的一个新视角.通过对鄂中和鄂东三个村的实地调查,本研究得出,农村中"光棍成窝"现象值得重视.本研究认为,在经济匮乏家庭中,多子家庭中的兄长如果无法婚配,对弟弟的婚姻将产生"连带效应".具体地,哥哥的不婚将在经济、 伦理和责任三方面对弟弟的婚姻造成连带影响.研究表明,在多子家庭中,婚姻的缔结不仅与家庭财力、 家庭地位和家风有关,而且涉及家庭结构和家的完整性等家庭构件.这提醒我们重视婚姻缔结关系中对家关系的再研究.  相似文献   
172.
母亲的报复     
我们兄弟俩小的时候,父亲很懦弱,经常受到村里人的欺负。母亲纵然刚强,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欺负我们最凶的是我家对门的邻居,经常找我们的茬,父亲有时候也想辩解两句。  相似文献   
173.
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在他看来,六经乃圣人的“写心之书”。圣人之心与我之本心不异,如能照自己的本心天德去做,便是真能发挥六经者。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人生第一等的学问。因此人应致力于道德实践,成就完美人格。果能如此,六经便成为自己的注脚。陆九渊无一部经学注疏之作,他以生命实践为经典诠释的形式,相比之下,儒者注经成了等而次之的学问了。  相似文献   
174.
文对鹅湖之会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以及鹅湖书院的发展变迁作了较详细的考证 ,并指出 ,朱熹、陆九渊等人参加的第一次鹅湖之会是不同观点、方法的辩论 ,曾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陈亮与辛弃疾在鹅湖的会见 ,应是第二次鹅湖之会 ,这次会晤虽不以争议著称 ,但从文学、思想与教育史看 ,应该是一个重要事件 ;现在海内外学者又将举行第三次“鹅湖之会”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鹅湖之会各抒己见 ,追求真理的传统 ,促进理学、书院、讲会、会讲的研究 ,推动学术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75.
陆九渊的易学思想 ,主要是从本体论及工夫论两方面论述的。其本体论主张“君子以理制事”、“圣人作《易》”、“数即理”、“极亦此理” ,以理释易 ,以心释理 ,此心即是“圣人之心” ,把《周易》演绎为一部存心明理之书。这是陆易的主体。其工夫论 ,与“本心”相应 ,是“发明本心”的易简工夫。二者是中国易学哲学化的重要环节 ,都是中国哲学在宋明时期具备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陆易思想不仅集中体现了陆九渊的儒家一贯立场 ,而且更加反映了他的心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6.
陆九渊在论及“人以宇宙天地为己任”等问题时 ,把人视为宇宙天地之主体 ,具有一种强烈的主体责任意识的思想 ,并且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和道德自律作用 ,进而倡导“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铸成理想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177.
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林震为发端,当代文学形成了一个官场理想主义者形象谱系.一类继承了林震的斗争性,为斗争型官场理想主义者;另一类继承了林震的成长性,为成长型官场理想主义者.文章梳理了当代文学中的这两类官场理想主义者形象,也探讨了官场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8.
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 出处:《周易外传》卷五,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关于“学”、“思”应得之法与怎样为学、如何运思的两句名言,以此来阐明为学应当在新故相资的基础上而使旧学焕发出新知,运思应当在微显相次的基础上使细微的东西得以彰显的道理.孔子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言说,较早地论及到学思结合的问题.南宋时的朱熹在与陆九渊争论为学之方的过程中主张“格物致知”,把“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视为“道问学”的两种必要功夫或取向.  相似文献   
179.
几年前,我为福建人民出版社撰写《扬州瘦马》书稿,书中运用的一则材料,是将“扬州瘦马”和“福建男色”并列而提的:  相似文献   
180.
王菊 《民族学刊》2022,13(10):60-64, 136
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藏、彝、汉一母同胞三兄弟的想象和描述既体现了对血缘的认同,同时也投射出了地缘空间的认知。在千百年的西南族群生存生产生活中,相互之间的血肉相连、地理空间分享形塑了史诗创作人群的认知和感悟,在史诗中表达了彝族的自我溯源。《勒俄特依》通过兄弟的隐喻来表达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多民族或多族群逐渐形成了血脉亲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