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21.
江湖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水浒传》、《阿Q正传》和《兄弟》这三部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小说作品中关于古代、近代和当代的江湖以及江湖文化的真实描绘,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江湖和江湖文化从古代经近代到当代的变迁过程及其基本轨迹:江湖从显形到隐形再到无形,江湖文化从隐性到显性再到“普泛化”;同时也揭示了深刻影响江湖文化发生变迁的三大因素:社会体制、民众认识和江湖文化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22.
象山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以"自然"作为参照,二者的哲学本质、形态、属性、功能和旨趣都迥然有异,总体而言,象山心学以儒家思想为宗,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老子思想为道家思想精髓,体现了深刻的自然主义。象山心学与老子思想各成体系,屹然同为圣贤的气象。  相似文献   
223.
作为产生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作品,《兄弟》的研究是作家余华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重点是在2个人物上的塑造和对照,哥哥宋钢沉稳、和顺,带有梦一般的日神美;弟弟李光头却张扬、强硬,仿佛是醉的酒神世界。余华选择性的浓墨重彩的手法也许容易留下把柄和口实,但却替巨变中的中国记录和保存下真实而生动的档案性文本。刘镇是社会和国民性批判的编码。在巴赫金复调理论基础上,运用比较法,指出余华借身体隐喻社会,借狂欢说狂欢,结果反而不再狂欢。  相似文献   
224.
“兄弟”语义指向丰富,异父异母关系的限定,为夸张建构修辞主体的修辞身份提供了可能.固有修辞身份/对应修辞身份作为修辞元素,参与文本建构.在小说《兄弟》人物系统中,对应修辞身份认证推动叙事进程,规约文本结构,凸显复杂人物关系,升华人物内涵,丰满固有修辞身份类聚系统,实现修辞意图:兄弟俩互为镜像;兄弟俩与林红互为镜像;兄弟俩成为一女两个自我的他者化镜像.印证修辞预设:“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  相似文献   
225.
朱熹与陆九渊是宋朝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自“鹅湖会”始争论不休。朱陆“鹅湖会”引发的争辩,揭示“鹅湖会”争辩的焦点是“为学之方”,朱陆主要分歧是博与约、简与繁及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关系问题。“鹅湖会”争辩的启示是朱陆之争形异而质同;儒学思想分野的逻辑表现;学术辩论是学术繁荣的需要;朱陆之辩彰显“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26.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坚定的信仰者,虽然有其信仰困惑的因素,其宗教信仰立场渗透于他的创作中,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凡作为"一切都可以"原则的提倡者表达了自己的虚无主义立场,而其对话者阿辽沙则以其爱理念成为伊凡思想的解毒剂,试图通过<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分析,尤其是其中的"宗教大法官"一章的解析透视伊凡的虚无主义思想,从而彰显陀氏上帝观及其信仰核心.  相似文献   
227.
《东西南北》2011,(3):12-14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总体收入终于超过了100个亿。而在2011年,即使比较保守的预测,票房市场总体规模也将超过2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站在这样的背景下扫视一圈战场,透视2010年纷纷扰扰的票房之争,惊现的,是一个制片人群雄争霸的时代,是一个制片人英雄备出的江湖。  相似文献   
228.
22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被公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因为它集中了陀氏一生"全部最珍贵的思想",同时这部作品耗尽了作家最后的精力才华,使他匆匆地走完了人生之路。但这部作品却影响深远,因为后世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作家一身经历坎坷,儿时又在基督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因此,陀氏充满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爱与同情。作者也曾经对上帝产生过怀疑,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认为,人类应当忍受精神上的斗争和精神复兴的痛苦。因此矛盾的陀氏在其创作一直秉承着有关罪恶救赎与精神复兴的思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认为人类应该宗教中找到自身的救赎,《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将这一创作思想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30.
一、国内外对这一婚制研究的概述 一妻多夫制(Polyandry)大致有两个类型,一类为兄弟共妻(Fraternal polyandry),一类为非兄弟共妻(Non-fraternalpolyandry),又称“纳亚尔式”,以最先发现有此俗的部落──印度东南部马拉巴地方的纳亚尔人(Nayar)中而得名。后者可根据共妻者的关系进一步划分为“父子”、“叔侄”、“舅甥”和“朋友”等亚型。我国藏区的一妻多夫婚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较少。一妻多夫制的两种类型,在汉族地方也曾有过。《淮南子》就有所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