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通过对陆游词作中出现的“闲”字的梳理和对比解析,探讨陆游仕与隐的矛盾心理和不平之思,以及其在词中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2.
陆游后期诗歌作品中屡屡出现“饭牛”意象。从语用层面考察,既有用“饭牛”字面义以表现诗人或其乡人山居生活的,亦有用“宁戚饭牛”之典以寄寓作者情怀的。此类诗歌是诗人特殊经历与特殊心态的折射,亦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3.
馥碧萱 《社区》2014,(17):16-17
终于,又有机会坐在舞台下,观望那舞台上的幕起幕落,感受那些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看过了茅威涛主演的《藏书之家》、新版《梁祝》、封箱版《西厢记》,曾与朋友戏称,若再能看到她现场演绎的《陆游与唐琬》便是“功德圆满”了。相较于她演绎的其他人物,陆游那一袭青衫、书剑飘零的形象该算是最被认可的,甚至被认为是在越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形象。  相似文献   
34.
《老学庵笔记》语言丰富、简洁、明确,富于表现力,那些叙事类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老学庵笔记》中叙事类内容的人物和事件保留了“浑然天成”的自然味道,绝没有一点匠气,十足地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最真实的感觉、更高级、更浑厚的感觉。  相似文献   
35.
自嘲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渊源有自的文学题材,具有清晰的纵向发展谱系,在唐宋时期掀起创作的高潮。陆游作为自嘲诗创作的大家,常常借此类诗歌表现对贫困的自谑、衰老的自慰、痴顽的自嗟与功名的自揄,并以卓绝的艺术天赋促进了自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变与某些自嘲传统的突破,将自嘲诗这一题材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陆游自嘲诗的创作成就与当时兴盛的嘲谑风气关联巨大,更与创作主体罢黜赋闲的人生经历以及三教汇通的思想体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6.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不乏对陆游和唐婉的爱情的关注。本文将从《钗头凤》、陆游与沈园以及陆游的诗词观探究陆游至死不渝的情感。  相似文献   
37.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8.
余霞 《重庆社会科学》2005,(12):122-125
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记游抒怀,或凭吊怀古,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由于受巴渝雄伟山川的激发,屈原、杜甫精神和诗风的影响以及壮志难酬的压抑,故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金复国之志,始终跳动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其中年诗风转变的发韧。  相似文献   
39.
陆游对杜甫非常推崇,他诗中化用了大量杜甫诗,陆游是宋代诗人中使用杜甫诗典故最多的诗人。陆游精心安排对仗,他诗中的当句对和具有"时空并驭"特征的对仗,可以看作杜甫以来精心锤炼语言的传统所产生的影响。陆游的一些五七言诗也直接学习和模仿了杜甫诗。尽管如此,陆游诗总体上和杜甫诗并不相似,杜甫诗之苍茫深厚尤陆游所不能及。  相似文献   
40.
嶂(zhàng)高险的山,或直立像屏障的山,如范仲淹《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