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杨俊才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28-135,159,160
姜特立名列《宋史·佞幸传》,与陆游同龄,两人因韩元吉而相识,之后一直保持良好关系。两人交往中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姜特立以近幸弄权之罪被逐出京城时,陆游作诗相送,并以"君似襄阳孟浩然"许之;在权臣韩侂胄柄国时期,两人分别为其撰写了《南园诗》和《南园记》等。综合起来考察,两人能长期保持良好关系,在于有比较牢固的基础,他们有共同信任与敬重的朋友,在诗歌创作上互相推重,又都有一种使命感;姜特立虽被某些人斥为近幸弄权而被逐,但陆游对当时朝廷斗争的内幕很了解,所以并不影响他们继续交往;为韩侂胄所撰写的《南园诗》和《南园记》,如果单以韩侂胄的功业而言,显然赞誉过当,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家的命运与韩侂胄已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他们是真心地期望韩侂胄能够匡扶社稷。陆游与姜特立交往也罢、为韩侂胄撰文也罢,正可见出其无所避讳,坦坦荡荡的一面。  相似文献   
42.
晚宋江湖诗派取法晚唐,晚唐体卷土重来。杨万里倡导的"晚唐异味",经姜夔、四灵转接传承,逐渐凝定为江湖诗派的诗学取向。他们以晚唐济江西,带有诗风变革的明确意识,却走向了师法晚唐贾岛、姚合等几位中小诗人,呈现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狭深取向。有鉴于此,江湖大家戴复古倡导效法陆游,江湖诗宗刘克庄在肯定杨万里的同时,亦刻意倡导取法陆游。戴、刘借鉴吕本中矫正江西诗学"以苏济黄"的诗学模式,倡导"以陆济杨",希图以陆诗的深广社会现实内容来补济晚唐体内容的贫乏单调,以陆诗悲健雄浑的艺术风格来矫正晚唐体诗境的琐屑纤微。这样允当的诗学引导,使得江湖诗派于晚宋独领风骚数十年。  相似文献   
43.
歌行类乐府作为宋代成就卓著的一类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陆游的歌行类乐府数量居宋人之首,且题材广泛、诗风多变、立意深远,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兼具唐人风神。他的乐府歌行句式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悦美,善于通过独特的意象表现反映时代精神的政治隐喻、寄托微茫,于沿用、借用乐府旧题之同时赋予其新义,并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主题意蕴和艺术风格,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歌行类乐府创作大家。  相似文献   
44.
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山水诗的研究,历来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更不为人们重视。文章认为,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特征是:第一,注重真与善的追求。陆游对故园山水真与善的挚恋,充满了热烈的人生之恋,常常通过极具童趣的诗文语境流泻而出。第二,注重体现人的价值。陆游根据自己心境的变化,给灵山秀水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常常在柔静冲淡的语境里,展示极其丰富的人生内涵,体现独立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5.
陆游一生不善于与人交往,多数人际关系诗歌在情绪表达上因为缺少分寸感而显得不那么"得体":在官场中与官员交往的唱和散发着自傲自负又自卑气息;与同类朋侪交往唱和不像士人那样彬彬有礼,而如同江湖游士一样亢奋使气;退居乡下后陆游基本断绝与士人阶层往来,而向无法进行更深精神层面对话的乡邻宣示个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说陆游是个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交往困难症患者。然而正是这一切在交往礼仪上的"不得体",让陆游的社交唱和诗歌脱离了一般人际关系诗歌的应酬乏味,而显得个性十足且真诚有味。  相似文献   
46.
陆游以其爱国诗词和高尚的节操名世,而在他的百余首词作中,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表现得非常突出,值得关注。本文从居官恩归、不甘赋闲两方面分析陆游的这种矛盾心理,从而揭示他激昂、忧愤而又闲散、悠然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47.
陆游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伟人.具体地说.他是一个诗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都在号呼转徙,用锥心泣血的呼唤告诉世人或唤醒世人;他们的国家在遭受着外敌的侵略,他们的国家要被毁灭了;大家别再耽溺于安乐或自我安慰,也别再骗自己,国破家亡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48.
富庶而迤逦的家乡山阴(即今天的绍兴市)让陆游一生为之魂牵梦绕。他的诗歌蕴藏着对家乡的深刻感触,或赞叹家乡风光,或怀念故旧亲情,或追忆旧爱。以镜湖、沈园为切入点,从文学地理角度对其诗歌进行分析,通过梳理陆游诗中的故乡名胜,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以期从一个侧面揭示陆游诗歌与地域文化的印证关系。  相似文献   
49.
伍联群 《船山学刊》2007,(2):132-134
陆游的诗歌有大量关涉佛教的作品。他对佛教的涉及,一方面是因为宋代所具有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杂糅的时代风气。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人生的坎坷和世路的艰难,使陆游不得不借助佛教自我解脱的精神追求,用禅悦来打发时光,排遣胸中的苦闷,把儒家的外在社会要求内化为内心的恬淡与宁静。  相似文献   
50.
王洁 《当代老年》2007,(7):46-46
南宋涛人陆游有“小炷留灯悟养生”的诗句。中老年人都知道,菜油灯能容纳的油有限。如果灯内留三根灯芯草,则灯炷大而光线亮;如果留两根,则灯炷较大光线亦较亮,如果留一根,则灯炷小而光线昏暗。然而,留三根灯芯草,只能照明一个夜晚;留一根灯芯草,却能照明三个夜晚。陆游从这个现象悟出了养生之道: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有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