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77篇 |
免费 | 312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3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156篇 |
人才学 | 81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3401篇 |
理论方法论 | 507篇 |
综合类 | 5752篇 |
社会学 | 293篇 |
统计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81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261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67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361篇 |
2014年 | 577篇 |
2013年 | 537篇 |
2012年 | 595篇 |
2011年 | 703篇 |
2010年 | 735篇 |
2009年 | 649篇 |
2008年 | 790篇 |
2007年 | 647篇 |
2006年 | 575篇 |
2005年 | 473篇 |
2004年 | 425篇 |
2003年 | 431篇 |
2002年 | 368篇 |
2001年 | 348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41.
董仲舒的思想是包含着天道论和天命论两种意义的天人关系论,二者之间既有逻辑的也有历史的关联,他们之间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又包含了深刻的矛盾.天道论与天命论的矛盾使董仲舒的天人之学陷入实践的和理论的困境,从而迫使儒家思想寻找新的理论出路.从董仲舒开始,天道论与天命论的相推互进成为儒家思想发展的基本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142.
张问陶认为 :一个作家应该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形成能刚能柔、刚柔相济 ,既可沉雄凝重 ,也可轻柔明丽的多样风格 ,而要形成这样的风格 ,必须像九转铸金丹般刻苦磨炼 ,在艺术实践中触发灵感。张问陶最钟情的风格是空灵 ,空灵是张问陶诗歌创作一生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然而家世、文化的渊源和冷酷的社会现实使张诗不能不在空灵的底色上烙上浓重的沉郁色彩 ,沉郁是张诗稳定的一贯的起主导作用的风貌和格调。纵观张诗 ,青年时代雄奇奔放 ,中年追求空灵沉郁 ,晚年趋于冲和平淡 相似文献
143.
八股文作为明清两代科举取士的主要工具,其章法理论、写作技巧在数百年间历代士子的总结钻研之下已臻完备,且为其他文学领域的批评创作所借鉴。作为明清两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多处借用或改造八股文的章法理论,来沟通点评各类文体。本文谨从作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八股文与金圣叹的作题论之间的关系,以见八股文对金圣叹文学思想的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4.
王明璨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6):154-159
时态论认为语言中的时态表述单位不但表述了时态化思想,而且表述了世界的时态化事实,这导致了时态语义的现存论立场:认为关于世界的思想和事实的元语言表述也是时态化的,世界的思想和事实基于时态化立场而得到描写和理解。这一立场引发了时态语义解读的困境:首先,它基于主观视角的唯一性,排斥了当前之外事态的存在,从而拒绝了事态的偏序关系;其次,时态化的元语言不能准确反映其时态提升为算子的对象语言的含义。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存论没有区分认识论和本体论两种意义上的参照视角,也不恰当地排斥了量词(如兰姆达算子)的组合计算方法。解决相关语义困境依赖于区分两种意义上的参照视角和使用合适的组合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5.
胡建次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57-61
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 ,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 :一、针对陶渊明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辨析 ;二、对陶渊明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 ,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 相似文献
146.
俞兆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1-12
邓晓芒的《鲁迅思想矛盾探源》等两篇文章,批评“鲁迅的思想矛盾在《文化偏至论》中暴露得相当多”,是“对西方文化的误读”。邓文引证鲁迅不熟悉卢梭的论据,实为鲁迅的反讽用法,不足为据。邓文认为鲁迅批评法国大革命不妥,是未能理解鲁迅“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方略,因它是为着抵制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乌托邦式“公意”说的误导;而“掊物质而张灵明”的方略,则是在价值观方面反“唯物质主义”。邓文所列的多种判断,可一一回复:鲁迅从未追随“霍布斯鼓吹专制独裁”,更多的是接受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中“国群”对“小己”压制的观念;鲁迅从未退缩,不少杂文、小说中充溢、飞扬着尼采的强力意志;鲁迅从未以儒道学说为根本,明确表示过孔孟的书“和我不相干”。邓晓芒以先验的预设命题来框就、评判鲁迅,无异于使用了古希腊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 相似文献
147.
郭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06-109
一直以来,环境哲学都致力于汲取不同学科和知识领域的养料,以形成自身有益于立法者和公众追求和谐的、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动力。环境哲学的重要起源之一是对历史学家林恩·怀特做出的基督教是现代环境危机的历史根源的回应。②怀特主要讲了两个观点,其一,基督教将自然世俗化,破除了开发自然的精神障碍;其二,基督教鼓励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为大规模开发自然提供了手段。他指出:“除非我们找到另外一种宗教或者重新思考我们原有的宗教,否则更多的科学技术不会使我们摆脱目前的环境危机。”③因此,环境哲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吸收融合东方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如深层生态学即深受道家和禅宗曹洞宗的思想影响。如德韦尔和塞欣斯曾说:“当代的深层生态主义者已经从道家经典《老子》和13世纪日本佛教大师道元的著作中发现了灵感。”④奈斯更明确地说:“我所说的‘大我’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道’。”⑤佛教思想文化是当代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近年来,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成果有显著增长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环境哲学传入我国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环境哲学资源,出版、发表了不少相关论著。 相似文献
148.
正最近几年,由于高三学生高考比率下降、考上大学后弃学者的出现、农村子弟考上重点大学人数减少、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等种种现象,"读书无用论"第三次登场。随着社会进一步开放,更多民营企业成立、外资企业进入,释放出大量白领职位,它们需要大学生,且比体制内的待遇更灵活丰厚。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是获得人生一般性成功的保证。读书,于是再次有用。开放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进一 相似文献
149.
张理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研究社会评价论问题的意义欧阳康教授指出,对社会的评价之所以必要,一般说来在于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一方面,人 相似文献
150.
安全始终是交通运输生产的主题。本文结合我国交通运输事故与安全管理的特点,以安全工程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轨迹交叉论的交通运输事故的机理模型,从理论层面推导出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应从改进管理做起的结论。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部分措施:加强行政管理;加强行业管理;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