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学界对陈师道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重新梳理与陈师道"苦吟"、"后山体"研究、《后山诗话》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其诗歌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2.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信函卷》内收录十一月廿五日巴金致陈荒煤信札一通,此信曾列入《巴金全集》第二十三卷内,确定信札写作时间为“1981年11月25日”。依据文献涉及的周边材料和巴金、陈荒煤信札往还交往细节发现:此信的时间认定有误,真正的写作时间应该是“1980年11月25日”。信札看似涉及的是《丽尼散文选集》出版的过程,但它的背后,还牵涉到巴金和陈荒煤在新时期文学对接五四新文学的框架下如何纪念逝去友人郭安仁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文脉,亦涉及1976年后的转型时期里特殊的人事关系和巴金、陈荒煤、王西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背后的某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3.
风俗画忠实地反映日常生活,其载体多样,如岩壁、纸、帛等。然而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瓷器逐渐成为风俗画新的载体。风俗画嵌入瓷器后产生的瓷绘风俗画,也继承了风俗画的图式和功能。文章在厘清瓷绘风俗画概念的基础上考辨了瓷绘风俗画形成的原因,认为瓷绘风俗画是"记录"意识转移的产物,借"记录"意识的演变路径梳理了瓷绘风俗画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瓷绘风俗画在发挥记录功能时的独特性,认为风俗画嵌入瓷器后对瓷器流通与风俗传播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115.
对被告人韩磊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还是以故意杀人罪定性,其关键应看被告人能否明知杀人对象是"女婴"。由于欠缺共同故意杀人犯罪成立的主观与客观要件,法院对摔婴案中两名被告人做出不认定共同故意杀人的判决。对被告人韩磊的数罪并罚主要是附加刑的并罚,而对被告人李明的数罪并罚则主要是主刑的并罚。由于被告人韩磊的"犯罪手段极其残忍,主观恶性极深",系累犯应从重处罚,且未得到被害者家人的谅解,因而法院对被告人韩磊做出死刑判决,这是比较准确、恰当的刑罚结果。  相似文献   
116.
隋代陈稜率领进往流求的舰队,实从浙东沿海的港口出发。因此,他在流求祭祀的海神也是浙东的海神;陈稜离开浙东之后,是到了闽粤交界处的义安郡,然后顺南风到台湾北部的流求国。他所经历的高华屿即为澎湖的主岛;句鼊屿可能是台湾北部的鸡笼屿;而流求国在台湾东北部的兰阳平原。朱宽多次来往于建安郡及流求国之间,他的出发地应在泉州的某个港口;朱宽到过台湾的南部。  相似文献   
117.
陈白沙是明朝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在白沙先生的思想体系中,其"静养"的人生处世方式透射出了极其深刻的伦理内涵。白沙先生寄希望于解脱现实负累,围绕"于物除欲、于世务虚、于己忘我"的三层逻辑内容,将"道"作为"静养"的不懈追求,认为"净心充心、心地宽平,舍弃书册、直觉体认,反求自身、以我观之"的"静养"方法能够达到融世界宇宙、时空山水为一体,超越物我,超越生死而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8.
陈白沙继承了原始儒学心性论德性进路,在体证、践证仁、善的基础上确立了"先立其大"的德性本体,此即"立心"说。在"立心"说的基础上,陈白沙继承了孔颜之乐的思想精髓,并将之发展成为自然主义。陈白沙的自然主义旨在阐释一种简易、自然、幸福的人生价值观,由"亲亲"之情及恻隐之心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承体起用、自然而然而无须助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喜悦情感体验即人生幸福。同时,在"人与天地同体"的一本论宇宙框架下,在"立心"说的基础上,陈白沙实现了人"与物浑然同体",在"道物无对"的人与物的关系中彰显了人性自由,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实现了幸福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9.
二程对儒学易简性的阐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日常生活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自然的顺理推演的过程,无需任何的助长;其二,程颐将"闲邪存诚"解释为"闲邪"即"存诚","闲邪存诚"的工夫在"闲邪""主敬","主敬"则自然"存诚","存诚"是一个无须用力的易简过程;其三,程子提出了"道物无对""物各付物"的观点,对人与物的关系进行了易简性阐释。二程对儒学易简性的阐释对陈白沙的心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陈白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勿忘勿助之间"为特征的易简的体证工夫论。在人与物的关系上,陈白沙形成了"情顺万物而无情"的致虚工夫论。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