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450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221篇
社会学   18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汉代乐府中有歌曲借咏鸟来歌颂爱情、亲情,在爱情故事题材的诗赋作品中也有咏鸟的片断,而乐府和俗赋又都是可以演唱的。近年一系列出土文物表明咏鸟歌和爱情诗赋作品除了部分题材相同和都可以演唱以外,还有可能是同一部说唱作品的不同部分。有些咏鸟歌与爱情故事赋题材相同,其本身不一定讲故事,却可以是讲故事前或讲故事后用于演唱的。  相似文献   
102.
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的艺术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作为假定性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召唤结构.召唤结构唤起欣赏者"我"去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阈,其作用在于它自身的空缺因素和暗示力量常常在欣赏者的欣赏惯性上造成空白以及探究其意的审美期待,由此产生阅读的动力,并展开连续不断的意义重构活动.  相似文献   
103.
唐五代的宫词作者大多兼具诗人与词人的双重身份,所以这一时期的词作,在题材取向、审美风尚等方面,和宫词有很大的相似性.五代文人词继承了这一传统,宫词的富贵气形成了花间派冶艳的词风.宋初词则因继承发展了宫词的华美意象而奠定了伤感的创作基调.宫词对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和农村的潜在对立,虽然小说都是以农村作为描写的场景,但却表现出对缺席的城市的文学想象,其结果是城市在不同阶级的人眼里幻化成充满矛盾的景象。这种不同的文学景象其实反映的是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对城市的矛盾态度和困惑心理。而这种矛盾同时也是中国当代现代性追求中尴尬处境的折射。  相似文献   
105.
我们通常将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称为转型期。在此期间,中国报告文学秉承真实性、批判性、文学性的基本品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艰辛而富有成效的开掘,一度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的主流景观。具体些说,转型期的中国报告文学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三农话语、生态诉求、教育关怀和反腐意志践行了这一先锋文体的题材承诺,并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语言本真明快、叙事灵活自便、结构自足自洽、气质沉雄瑰丽等现代追求。这种题材和形式双方面的创新运动,不仅增强了报告文学的文体活力,而且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书写格局。  相似文献   
106.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元杂剧研究更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关于元杂剧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如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元杂剧中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元杂剧所体现的语法、元代文人与杂剧兴盛相互关系等。总体看来,研究者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是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贾平凹的"大散文"观是呼应声最高的散文理论与实践的倡导口号,但是它的提出也受到很多质疑.在"大散文"与"文体净化"观的争论中,大多支持或批评者非此即彼,但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实践表明,有必要客观地辨析这场论争中的是是非非.我们要看到"大散文"观对散文题材、审美境界片面求大及抹煞文体界限而陷入了理论的误区,不过,它的提出源于提升散文身份与地位的焦虑,又在客观上推动了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程杰 《文史哲》2008,(1):113-123
杨柳是中国文学中最为重要的题材和意象之一,有关作品数量繁多,历史地位极其显著,与松、竹、梅相伯仲。杨柳的种种自然生长优势和人类社会广泛的种植与悠久的应用,使其成为中国社会最普遍、最家常的树种,同时也赋予了其在文学世界的表现优势。杨柳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了品目极其繁富的题材系统和意象群类。杨柳题材创作的繁盛,是杨柳自然景色与社会生活双向作用的结果,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大地普遍生长和中国社会广泛应用的历史景观,而主观上则体现了与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审美情感的丰富内容和深厚传统。杨柳形象美、景观美的表现是古代杨柳题材文学最主要的内容和收获。透过杨柳形象的比兴寄托、渲染象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惜别相思、伤春怨逝等情感体验。杨柳意象的比兴寄托之旨,以阴柔感伤的情绪为主要内容,显示着优美与悲剧交糅渗透的审美情感特色。  相似文献   
109.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8,(1):127-137
在一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具体的食物上,大大扩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意蕴闳深的食品中,栗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和故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时,炒栗子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一文化符号.今人之欣赏糖炒栗子,除了苏辙的旧时秘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郝懿行的精彩考辨,周作人的苦涩文章,还有各自多姿多彩的口感与记忆.正因为其意蕴的丰富多彩,糖炒栗子成了敷陈"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的绝佳题材.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先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几首释家题材诗歌加以解读,进而论证“出于道”的李白也是“游乎禅”的;再通过对李白平生佛教交游及相关诗作的回顾,得出佛教思想对李白精神世界曾起到一点调节作用,但远未能成为他认识世界、改善自我的终极皈依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