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4 毫秒
291.
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内容,可以看出秦朝的重农政策细致完善。在农业生产方面,建立了农作物发育情况报告制度;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规定以时禁发,按照节令的不同,对生态区进行封禁或者开放,力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农业动力方面,建立了牛马等大牲口的保护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大牲口屠宰标准和审批手续。当然秦朝更注重对农业生产成果的保护,制定了完善的粮仓受粮、存粮和放粮制度。秦朝重农政策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292.
绍兴306号墓于1981年11月被发现,1982年进行发掘。从三件青铜器铭文综合观之,绍兴306号墓为徐墓。  相似文献   
293.
灵魂及灵魂不灭是原始人包括现代人都笃信的一种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自然引发出对逝者灵魂归宿的思考,从而产生了灵魂转移寄托的思想;同时又在万物有灵及图腾崇拜思想的驱使下,使人们认识到那经冬不调的松柏就是灵魂寄居的理想场所,这也就是我国在坟场周围种植墓树松柏的初始目的。  相似文献   
294.
虞美人杂考     
现今虞姬墓在安徽灵璧。但从文献资料来看,虞美人自刎处有安徽灵璧和淮南定远两说,因此,虞姬墓历史上实际两地皆有。美人死后,鲜血化为原上之草。这是一种能应曲而舞的独特的草,并非现在所见能开鲜艳之花的虞美人。虞美人草本花卉明代以来才从欧洲传入我国,历史上庞大的歌咏虞美人的诗词,也就经历了由咏草到咏花或花草兼咏的过程。《虞美人》曲流行于唐代,也与这个悲艳动人的故事有关。第一个以该曲填词的是唐代的无名氏,五代时《虞美人》词已多见。历代书面文学中的虞美人形象经历了从同甘共苦到贞节烈妇的演变过程,而在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中,虞美人却是一位巾帼英雄。  相似文献   
295.
北朝晚期,山东圆形石质墓的出现可能源于清河崔氏乌水房对北魏云冈椭圆形石窟的取法。以墓葬形制模仿石窟形制,体现的是当时比较常见的将佛教因素引入墓葬的做法,是当时地位较高者的权利。崔光推动这种做法,是为了整体提升家族地位,彻底告别平齐民的俘虏身份,以重新树立起门阀士族的新形象。云冈一期的椭圆形窟是拓跋鲜卑石室(祖庙)崇拜和穹庐居住遗风相结合的产物,当云冈二期反映汉化趋势的方形双窟流行时,椭圆形窟又成为与之相对立的鲜卑旧俗的象征。在胡汉斗争的复杂形势下,善于随时俯仰的崔光选择了比较稳妥的椭圆形制。  相似文献   
296.
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镜纹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越王墓发掘的39枚铜镜就其特征详细分类.同时从形制、镜背纹饰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解析,通过不同时期的各类造型,探寻南越王墓铜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97.
曾侯乙墓是我国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自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以来,国内外历史、考古、冶金铸造、物理声学、天文历法、音乐律学、古文字学、中西文化比较、科技史等领域掀起了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热潮.与此同时,对李学勤先生首次提出"曾、随为一国二名"说,历史学与考古学界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这20余年是曾侯乙墓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期.  相似文献   
298.
2006年初,浙江定海民间发现《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并序》拓本。重新解读碑文,可以推测墓主人程夫人是一位海商之妇,于唐开成三年(838)随夫顾氏乘海船南下途中因病上衢山岛暂栖调养,不幸病笃,客死衢山皇坟基夏家岙。由此表明隋唐之际,舟山海上交通贸易已渐繁荣。  相似文献   
299.
昔时广州东门外(今先烈东路北侧)有一处现已消失的景观——金娇墓,墓主金娇为清末广州名妓,于宣统元年(1909)正月初九日大沙头火灾中不幸罹难,好事者将其舁葬沙河,树碑立传,士女游观,不绝于道。宣统二年(1910)五月,广州惜花社出版了梁纪佩《金娇墓》小说,这是金娇故事的首次文学书写,凡十三回,叙写了金娇的身世故事以及金娇墓的营造始末,小说亦体现了作者对于史实与虚构的特殊处理方式。自清末以降,金娇墓的各种文学书写渐次产生,横跨诗词、文、粤讴、小说等文类,又因附近黄花岗烈士墓的建成,呈现出“烈士美人”的特殊意象组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金娇墓实物景观的凋零,其文学书写中的岭南地方史事痕迹开始淡化,转向接入更为普泛的古典小说戏曲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300.
根据公元前5341年春分日落后40分钟普天星宿初现时苍龙七宿、朱凤七宿在天宇中的方位,及春分日出前40分钟当普天星宿将隐时白虎七宿出现的天宇方位,判断苍龙、朱凤、白虎为伏羲图腾。西水坡45号墓的墓圹取象皇冠,而皇冠取象盖天说之七衡六间略图,进而论定此墓属伏羲朝中期僭主政治出现前夕的某位天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