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位于赤峰翁旗梧桐花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其墓址可谓“风水宝地”;张应瑞其人生前身后声名显赫;其墓碑历经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且非常完整。碑文语言讲究,书法艺术精湛,石人石兽的雕刻堪称我国北方古代石雕不朽的艺术杰作,日本考古学家曾到墓地作过实地考察。张应瑞墓碑保存完好,对研究蒙古族民族的政治、文化及蒙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元代汉字书法艺术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2.
川南泸县宋墓石刻在图像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框形结构"的运用.人物、鸟兽或花卉等内容被放置在一个框形结构中,运用在假门石刻、侍仆石刻、乐舞石刻以及仿木结构建筑部件上,通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框"分割空间,形成有序而丰富的视觉层次.  相似文献   
33.
考古发现揭示,聚族而葬且形制多样的宣化辽代家族墓地体现了中原汉民族传统的葬俗及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常见的墓葬构筑形式。宣化辽墓的墓葬结构及墓葬形式演变规律与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墓葬极度相似,均为仿木结构的砖室墓,墓室平面经历了从方形、圆形向多角形的转变。宣化辽墓丰富的壁画装饰从不同方面印证了汉与契丹文化的交流与混融,散乐图的内容是中原王朝宫廷雅乐的具体再现,车马出行图是汉与契丹文化交融的实例,备茶图则是汉民族生活习俗的生动再现。壁画中契丹人与汉人协同劳作与和睦相处的画面,反映了汉与契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宣化辽墓随葬品丰富,很明显采用了厚葬的形式,这与中原地区宋墓采用薄葬差异明显,但墓葬中出现了产自中原地区的瓷器,反映了宋辽两地经贸往来的历史事实。墓志铭记载宣化辽墓主人张氏家族与契丹皇族耶律氏通婚,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契丹人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34.
高山仰止     
国风 《社区》2009,(2):36-37
在40岁以上的中国人心目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伟大的名字。前不久,我有幸去莫斯科。一踏上俄罗斯的土地,朋友自然会提起红场、克里姆林宫、列宁墓。这些都曾是我童年时心日中的圣地。  相似文献   
35.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巫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富的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有专家分析,这一带可能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然而最近十多年来,在巫山发掘的东周楚墓在数量上多于同一时期的巴墓,对巫山地区东周楚墓墓葬的形制、随葬赛物及组合等进行研究,可以对该地区东周时期楚文化的西进及巴楚文化的交流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6.
有关部门宣布有六大依据确认曹操墓葬,其中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铭文的八块石牌,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然而,说曹操"挌虎"于史无据,不可相信。今安阳大墓出土的诸多文物,亦非曹操《遗令》中说的"敛以时服。那么,墓主人真的是曹操吗?"魏武王"会不会另有其人呢?从研究"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石牌入手,遍稽史书,居然有所发现,找到了安阳大墓的真正主人——后赵石虎。并就这个问题兼及"七十二疑冢"问题,提出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37.
洛阳出土的朱书陶瓶上书写的镇墓文,透露出了冥婚的内容。冥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很多。冥婚习俗扎根于我国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土壤之中,长期传承不衰,至今在各地仍有广泛分布,并在当代都市中发生某些变异。  相似文献   
38.
明镇远侯顾成以武官身份镇守贵州而建立功勋,其墓葬后世称“武墓”;罗汝芳是阳明后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墓葬后世则称“文墓”。传二墓均立于安顺九溪村河畔。已有研究表明,“武墓”确为顾成长子顾统与其妻俞氏合圹,《顾夫人俞氏圹志》厘清了该墓茔之讹传数百年的谬误;“文墓”虽疑窦重重,为考古研究带来了许多疑云,却增加了对罗汝芳晚年生活际遇、思想由激进转为隐逸突变的深思,且从罗汝芳的“韦氏之识”“伤子之痛”和“隐居之谜”事件分析,其隐逸并葬于安顺九溪之说极为可能。  相似文献   
39.
武夷山是重点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福建省委、闽赣省委、闽浙赣省委、闽北特委及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留下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笔者旨在对武夷山能够反映百年党史的重要遗存,重点革命文物张山头红军墓群进行初步调查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对商鞅变法时规定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意义,史学界若干论著的解释既不符合商鞅变法时秦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户籍管理水平,也不符合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赋役制度以及秦人的家庭结构、规模和对父权的维护等史实。商鞅这一法令旨在在国家授田制的基础上或者是增加户赋和田赋的收入,或者是增加服役人手,在一定程度上,有促使秦民分家而刺激土地开垦的作用,但并不强迫分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