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东汉时期的世俗民众没有认识到人终有一死的本质特性,反而抗拒死亡,渴求长寿永生。当年寿久长的愿望破灭时,他们又深信异象生命自然会在幽界冥府绵延不绝。不过生者却刻意疏远逝者,直接把殁亡人遣送到彼岸世界,希求幽鬼永居墓穴,接受冥府行政官僚体制和宗族观念的管制和束缚,按照世人的要求和期望去经历冥府生活。  相似文献   
62.
长江三峡地区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考古学文化发现资料获知,三峡地区腰坑葬俗,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腰坑墓数量增多。战国至秦汉仍传流不断。尤其是唐宋及明代在三峡地区更是屡有发现。从鄂西、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腰坑墓资料现象观察,其发展当是由东向西传播这么一个趋势,然后再由三峡地区继续向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传播,直至今日,西南地区仍见有这种葬俗。延续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3.
习凿齿(328—412)暮年遁隐白梅,卒葬枣木山,有其遗迹及袁州的《郡志》《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和江西的许多地方史志记载为证。叶文对此全面否定。然历代诸多有关墓葬、碑文、家谱编修、人名字号的史料及论述以至习凿齿本人著述都证实,叶文所引为据者均失于考证,或违背历史真实,或有悖常理,或无的放矢,或以遭诬损的后人著作否定千百年前的史志等记载,全文逻辑混乱,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64.
明镇远侯顾成以武官身份镇守贵州而建立功勋,其墓葬后世称“武墓”;罗汝芳是阳明后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墓葬后世则称“文墓”。传二墓均立于安顺九溪村河畔。已有研究表明,“武墓”确为顾成长子顾统与其妻俞氏合圹,《顾夫人俞氏圹志》厘清了该墓茔之讹传数百年的谬误;“文墓”虽疑窦重重,为考古研究带来了许多疑云,却增加了对罗汝芳晚年生活际遇、思想由激进转为隐逸突变的深思,且从罗汝芳的“韦氏之识”“伤子之痛”和“隐居之谜”事件分析,其隐逸并葬于安顺九溪之说极为可能。  相似文献   
65.
洛阳出土的朱书陶瓶上书写的镇墓文,透露出了冥婚的内容。冥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很多。冥婚习俗扎根于我国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土壤之中,长期传承不衰,至今在各地仍有广泛分布,并在当代都市中发生某些变异。  相似文献   
66.
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位于赤峰翁旗梧桐花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其墓址可谓“风水宝地”;张应瑞其人生前身后声名显赫;其墓碑历经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且非常完整。碑文语言讲究,书法艺术精湛,石人石兽的雕刻堪称我国北方古代石雕不朽的艺术杰作,日本考古学家曾到墓地作过实地考察。张应瑞墓碑保存完好,对研究蒙古族民族的政治、文化及蒙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元代汉字书法艺术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直符”制度是汉代官方保障各级行政机构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东汉开始,民间社会对“直符”观念不断予以神秘化,乃至演变成为一股思想潮流。当时的民众认为代表时间、方位上的禁忌并预示着吉凶祸福的神煞也要轮值当班。这种神煞“直符”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土木营造等事宜,还渗透到丧葬礼俗领域,进而抽象化为一种普适性概念,遂成为数术学、星占学的重要考虑指标。此外,东汉末兴起的道教在创立初期就援引和借鉴了汉代官员轮流担任“直符史”的做法,建构出具有鲜明宗教特征的神学化“直符”观念,并延续到后世。  相似文献   
68.
蔡宁 《殷都学刊》2023,(4):10-15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并阐释了殷墟晚商墓地中的“分区对立”现象。通过分析典型墓地,初步归纳了该现象的特征与分布状况,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商人在血缘家族之上的地缘性组织,还可表明墓向能够作为墓地分区的“主位标准”。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时代和地理背景入手,对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形式的特征展开论述,探析其画像的审美内涵,考察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对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人物画像审美内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后世魏晋画风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0.
本文根据现场实地考察和史料记载,对西藏山南地区藏王墓群的情况做了介绍,并对墓主身份进行了全面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