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徐龙国 《殷都学刊》2011,32(1):33-38
一、引言 2009年末至2010年初,关于河南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是否为曹操高陵的问题,成为社会街谈巷议的热点,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2010年1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上,考古发掘人潘伟斌向学界介绍了发掘情况及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82.
四川西部的川西高原地区分布有史前时代石棺墓。文章通过对此前尚未分析过的石棺墓构造进行型式分类,从功能论的角度推测其型式变化。通过对比无随葬陶器墓和有随葬陶器墓的随葬青铜器,可假设前者比后者时间更早。关于随葬陶器,则通过所有遗物检验各器种的型式变化,并对岷江上游和甘孜地区的资料进行编年;将两地区陶器编年整合为5个阶段,另加上无随葬陶器墓,形成了6个阶段的石棺墓编年。通过分析各石棺墓的型式分布与石棺墓文化编年的关系,可证明石棺墓型式变化推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3.
孝子图是宋墓壁画中的主流题材之一,从图像的媒介比较视野来看,还有一些讨论空间:首先,从媒介本体来说,壁画媒介在墓葬建筑与题材功能层面更为突出,同时,与砖雕媒介之间存在相互配合的情形。其次,从遗存分布看,河南地区的孝子图遗存墓以壁画媒介为主导,大致可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呈现出渐次展开的影响力。最后,砖雕媒介在河南以外的其他区域具有主导性,可见媒介本体的增殖、消解与否和区域认知、传播程度、历时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4.
宋欣 《社科纵横》2007,22(2):134-136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砖画中有一幅《井饮图》,它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从井中汲水的场面,这说明魏晋时期人们已懂得开凿水井,饮用清洁卫生的井水并利用井水进行灌溉。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对彩绘砖画展开分析论述,以点带面,以探究历史上利用井水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有关盘古神话古籍记录四大家的学术特色,20世纪盘古研究先行者,回顾20世纪盘古研究之发展轨迹及其四大特点,1949年后少数民族学者崛起及其学术贡献,21世纪盘古研究之前瞻及三个发展趋势,评价覃乃昌、覃彩銮等《盘古国与盘古神话》12点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86.
[摘要]绘画在辽代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建国起辽统治者就非常重视文化艺术,但由于中原以汉族为主的正统观念,导致对少数民族的历史记载相对较少,加之宋以来资料记载的为数不多的辽代画家的传世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考古材料便成为研究辽代支化艺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7.
本文尝试运用一种新的法律解释方法对《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中的的若干注译提出修正意见,即把握译注文本和相关史料所形成的某种“意义关联”或“意义脉络”,思维活动在自己的“前理解”与史料之间“往返流转”,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最终在文本和史料的限制范围内生成最为接近历史“真实”的解答。  相似文献   
88.
上海公墓建设始于民间,各界民众和社会团体相继建立了类型多元的公墓,弥补了政府公共职能的不足,是民间社会承担公共性的重要表征.然而,民间社会掌控公墓的建设,不利于政府权力的统合,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了强化政府权力,上海市政府将公墓的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在着力进行市立公墓规划与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对私立公墓的指导和监管.由此,近代上海公墓体制逐渐由民治转为官治,在此过程中,政府与民间社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上海公墓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9.
霸陵(汉文帝陵,即江村大墓)和薄太后南陵经勘探、试掘,发现其四周有一层河卵石平砌而成的石围界,其形制与传统帝王陵墓建设中使用的围沟、垣墙不同,不是本地传统。经与新疆、蒙古高原的“石围墓”的形制对比,推测霸陵石围界借鉴了“石围墓”的因素,这体现出了汉文化对草原文化因素的吸纳,是当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结果;其中,汉文帝个人的思想导向和经历对其陵墓吸纳“石围”文化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帝陵中“独树一帜”的石围界体现了汉代帝陵形制的改革与创新,是黄河中下游与新疆、蒙古高原文化交流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对济北王墓出土金饼的对比研究,首先指出了其在诸多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如数量最重、金饼上刻划的文字与符号所占比例较大、把金饼放置于头下的现象等。其次,探讨了这批金饼的来源,以及诸侯国间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西汉时期诸侯王在武帝以前均积攒有大量财富的普遍性,以及西汉时期的酎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