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9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9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08篇
理论方法论   280篇
综合类   5422篇
社会学   494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61.
元代特殊社会形态下,游牧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在冲击和融合中形成二元消长之态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诗歌,诗人群体成分复杂,诗歌内容异彩纷呈,诗歌重实用功能,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给传统诗歌注入了新的质素而具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62.
963.
面对20世纪中国汉语诗歌的发展演变,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叙述。王光明认为20世纪中国诗歌是一种在“现代经验”、“现代汉语”、“诗歌文类”三者的互动中展开凝聚和建构的文类。王光明的《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与众不同的是,他能融合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于一体,结合中国的现代经验、现代汉语、诗歌文类的现代性寻求,重构百年来的汉语诗歌的变迁历史,为诗歌史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64.
特殊的生存年代和自身的美学选择,形成了方牧各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不同风格.五十至七十年代,以政治诗创作为主,基调激越高亢,被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立足于对海洋满怀深情地抒唱,展示天风海涛及乡土风情,风格细腻真挚.九十年代以后,诗人为古代诗人描摹画像,出现"以诗论诗"的特殊文本形式,准确描画历代诗人的意态风神,兼而咏史怀古,独抒幽怀,显示了学者的深邃和诗人的激情.这一时期也写政治抒情诗,词采丰盈,意蕴深厚.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告白.无论哪一个时期的作品,我们都能从其诗作中听到一种声音,来自真诚,来自热爱.  相似文献   
965.
潘守皎 《东岳论丛》2008,29(3):110-113
白居易、王禹偁和苏轼都属于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贬黜的文臣,在泽畔行吟的谪居生活里,都走过了复杂的心路历程:愤懑、委屈、敏感、多疑、羞辱,并进而生成孤高自许或伤感沉沦等种种情绪。这种心态往往会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表现出来,从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形成对某种意象的钟情和反复吟咏。白居易引琵琶女为同调,王禹偁对商山竹大加颂赞,苏轼则将黄州的海棠花作为知己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966.
在宋初八十余年时间里,王维诗很少进入宋人的评论视野,至宋仁宗庆历后才有了转折,到北宋末和南宋前期,学王维、论王维的逐渐多起来,南宋中期以后,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宋人对王维及其诗歌的评价并不高,反不如其绘画更得宋人青睐,这一状况可能与宋代文化的特殊性有关。  相似文献   
967.
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阿库乌雾站在整个时代的高度,以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维度的学术视野,在其诗歌中罗列了众多的乡村意象、都市意象、心灵造象等意象体系,传递出丰富的文化意蕴.这是诗人诗歌创作的飞跃,是诗人生命突围的依托,更是诗人对艺术人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968.
李毅 《东西南北》2008,(10):58-58
不同的眼睛里自然有不同的天空,但历史,毕竟是无法改变的。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古人又是何种面目?从美国的教科书入手,我们或许可以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969.
曹威伟 《船山学刊》2008,(1):130-132
农业文明作为渗入人们生活习惯的一种生产文明,对中国古典诗歌主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争和徭役等作为农业生活的破坏力,成为人们本能上拒斥与逃避的对象,形成厌战惮徭的诗歌主题;与山水田园耳鬓斯磨的生活使山水内化为人们的精神慰藉,形成乐情田园的文人传统;农业生产中男耕女织的劳动形态将女性的角色定位为家园守望者,形成闺阁愁怨诗歌主题;农业生产的时节作业特点也使人们对时间具有特殊的敏感性,生成伤春悲秋、叹老惜逝等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970.
杨齐生 《山西老年》2008,(10):41-41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质量之优以及作者之众,都盛况空前。不仅如此,若稍加留意,还会发现在这浩瀚的唐诗汪洋中,包含着许多颇为有趣的之"最"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