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1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37篇
丛书文集   771篇
理论方法论   110篇
综合类   3222篇
社会学   31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31-237
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人居环境成为一个"生活┼"的新语境,受现代工业设计思想和标准化的影响,许多城镇被克隆和模式化,产生了经济效应与居住者心理需求的矛盾、生活空间与城市文脉之间的矛盾、求新与传统人居文化之间的差异。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将这些基因和精神根植于现代人居设计和建设之中,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利用后现代主义的城市文脉观来协调人与建筑的关系、城市人居与传统文化习俗的内在联系;从人文、历史的视角研究人居群体,利用隐喻观手法将传统文化作为词汇,隐喻于点、线、面、空间、质感、色彩之中;最后用物元观的维度将人居、传统文化、文脉抽象成一个三元集合,用可拓工程方法分析传统文化与人居的关联度,用优度寻找一个合理的融入方案,构建现代人居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52.
认知语言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翻译活动是思维活动的过程,翻译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思维活动。本论文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启发,总结出在翻译奥巴马国情咨文时可采用以下几种隐喻翻译策略:"保留源隐喻形象";"改变源隐喻形象,换成更符合的目标隐喻形象";"保留源隐喻形象,加上注释";"把源隐喻形象转换成语义"。  相似文献   
153.
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历时研究,其认知机制比较复杂,但意象图式却是最根本的动因。意象图式使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成为可能,并为最终的范畴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4.
高级英语中的隐喻类型和隐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借用现代隐喻理论的相关内容对高级英语中的隐喻类型进行了归纳和功能分析。隐喻在词、句、篇层次的普遍存在要求教师重视隐喻和更新隐喻知识。隐喻知识的扩展可以加深学生对高级英语语篇内涵的理解和语篇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5.
关于《祝福》中祥林嫂之死因,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作为鲁迅最著名的乡土题材小说,《祝福》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本文从民俗传统对俗民个体的控制与教化角度,认为隐喻型民俗控制和奖惩型民俗控制是造成祥林嫂之死的最主要的主客观原因。鲁迅以此深刻揭示了封建文化思想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6.
梦窗词大异于传统审美旨趣,古今毁誉甚殊。词作的晦涩难解,是造成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的根由所在。梦窗词幽隐朦胧的艺术特征类似于象征主义的美学风貌,其创作的形式技巧与象征主义诗学也具有诸多暗合之处,这种相通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意象化的整体隐喻,二是直觉性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7.
在众多科幻影视作品中,《西部世界》是非常富有哲理意味和隐喻的一部。这部以仿生人的觉醒及仿生人与其创造者人类的关系为主题的剧作,在不同角度和层面上,都呈现出一种与西方古典时期人神关系的对应隐喻。对这种对应关系的梳理,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思考这部作品中涉及的人工智能的前景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从这种换位的对照中更好地去思考和认识人性,认识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58.
村上春树《天黑以后》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型期作品.文本中的叙事者用电影镜头式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夜幕下发生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社会问题"黑暗"事件,揭示了日本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深处潜伏的"黑暗性",进而对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本文主要以出场人物为线索,通过探讨他们面对这种无形的"恶"的态...  相似文献   
159.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是极其渺小的,因其渺小,他要放大自己,他有信仰,追求知识,要完善语言。因为他是有限的,他才会追求无限的理想;因为他是无知的,他才会追求知识,努力探寻自然的秘密。所以,隐喻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探究和认识。(齐莉莉1999)本文对隐喻研究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梳理,以便能使人们从宏观上对隐喻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促进隐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0.
"大":修辞原型和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作为分布极广的修辞原型,广泛延伸至艺术、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等领域,与人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汉字“大”,是以正面直立于天地间的人的形象,指称天地人的属性。古人对于“大”的认知在天地人这一巨系统中开始和延续:天地与人互为隐喻,古人对宇宙、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审美体认交融会合,通过“大”奇妙地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