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所谓语义联想,就是人们听到、看到一组或一段文字时,自然而然理解的意思,这种理解是人脑不经过思考直接感受到的信息,这也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本文试图从语音及语义两个层面来探讨语音的语义联想产生的根源,以期对语音对语义的影响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23.
"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既是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它是双构的或多构的;意象不是某种意义和表象的简单相加,它在聚合的过程中融合了诗人的神思,融合了他的才学意趣,从而使原来的表象和意义都不能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异和升华,成为一个可供  相似文献   
24.
本文根据卡西尔有关语言哲学理论,从语言是符号化代表的人类文化特点入手,将语言和神话体现出的隐喻性特点与青海方言词语的表达联系在一起,探讨了青海方言词语的隐喻性特征,认为该方言中的词语表达具有诗意,是语言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5.
柏拉图在其对话中,并未把修辞学看成是哲学的对立面。对转义的重视促使柏拉图重新规划了一种"哲学修辞",其目的在于打开一条灵魂提升之路。转义在话语活动中的意义在于以美的言辞制造话语形象。修辞学因此有着强大的力量,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意识到无论这力量是来自于缪斯女神,还是来自于诗人自己,如果能将其应用到人类事务中有价值的地方,都将是城邦之福,这是"哲学修辞"的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26.
文章主要从微观角度对歇后语的语面和语底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考察 ,探讨二者之间语义关联方式的多样性 :从总体上可以分为词义关联和句义关联二类 ,其中又包含多个细节情形。试图通过揭示歇后语的微观语义关系 ,找寻歇后语语义生成的普遍原理 ,并通过这个原理从侧面解释歇后语趣味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27.
英语动词拟人转义的语用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有时以客观事物或抽象名词为主语 ,谓语却用描写人的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动词 ,这种现象称为“动词拟人”。拟人是作者将自己作为人的心理感受转移到了非人的物体、事物上 ,动词拟人能使无灵名词所表达的事物具有人的情感、情态或动作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静止的物体具有动态的人格化效果。由于中英文的思维方法、表达方式和具体语境的不同 ,英语动词拟人转义在翻译时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讨隐喻、思维和文化三者的关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现象的异同及其根源,指出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以及在隐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周易·系辞》中的“垂衣裳”解释,有两种影响较大:一是指衣裳作为管理者的标志;二是指对“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种含蓄表达。不过,第一种观点已经偏离了“垂衣裳”所要传达的根本意指。该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陈传席先生。把“垂衣裳”作为管理者之标志的解读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商榷的必其一,悬置“盖取诸乾坤”的解读行为缺乏充分的、直接的历史史料支撑;其二,忽视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文化语境;其三,未注意到“衣、裳”分制的历史发展逻辑和衣裳并置背后所潜在的语境玄机。其实,“垂衣裳”句不过是后人假托黄帝尧舜宣扬无为而治的思想罢了。而“垂衣裳”之所以是“无为”思想的隐喻性言说,主要在于与“非垂衣裳”所关涉的有为行为相比较,“垂衣裳”所呈现出的是“守静”的意义,它是“垂衣裳”与“无为”思想相联系的拱顶石。  相似文献   
30.
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元方式,它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外宣翻译离不开隐喻性思维。本文从认知隐喻观的角度,阐释了常用外宣翻译策略,如归化、异化、补译、以语篇为中心的翻译策略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运作过程,为人们灵活、适时地运用翻译策略提供了认知心理的依据,以期促进外宣翻译研究跨学科的发展,拓展外宣翻译的新思路,提高其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