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26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3086篇
社会学   185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植根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折射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两种语言中"黑"的隐喻意义的由来及异同,探讨隐喻是如何植根于语言、思维和中英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962.
郑月霞 《统计与社会》2005,(6):1-1,4-6,45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963.
在屈原的《离骚》与曹植的《洛神赋》中,宓妃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一是反面形象;一是悲剧形象。因为两者源出于神话中的宓妃意象,本文试图从神话隐喻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宓妃意象作为神话中的一个隐喻具有多重意义。屈原与曹植根据创作需要,分别利用了多义中的不同义。二人的选择不同,所以他们笔下的宓妃形象也不同。  相似文献   
964.
超现实主义艺术以人类非理性复杂体验的无意识精神内涵为对象,通过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隐喻,最终构建出实现其形而上哲思趋向澄明的符号世界。这一独特的言说符号体系在艺术求新求变的自为性机制、两次世界大战所带给人类的幻灭感等心理机制和人类无意识功能与内容的矛盾调节机制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965.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966.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拟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的角度看,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拟人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往往是将人的各种属性如动机、特性、活动等等映射到客体上,使之人格化。因此,拟人隐喻表现为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言行和思想情感,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与隐喻一样,拟人已超越了词汇、句子层面的修饰功能,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拟人在英汉语言中应用的对比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拟人的理解,而且也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967.
商业与后现代特有的现象特征有着很多的共性。后现代文化所强调的多元化、丰富性、大众化等都与商业有着很多的契合点,使得商业建筑在空间、设计手法、功能流线等很多方面受了后现代设计方法和模式的影响,呈现出大众愉悦性、复杂性、情趣性、隐喻性和符号性等后现代商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8.
在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情绪隐喻生成于身体本能反应、空间概念映射、物性特征迁移、社会文化四条途径.身体本能禀赋先天遗传特征.是情绪隐喻的第一来源.空间概念投射于情绪域源于人类的空间思维定势.物性迁移隐喻取象自事物与心灵之间相似性的隐性概念结构.另外,不同的文化形态衍生不同的情绪概念.  相似文献   
969.
目前,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体系的著作已经出现了四种,分别是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和最新出版的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这些著作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970.
游本根 《中华魂》2008,(2):34-35
在目前的地方人大、政府换届中,时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在议论:"如今是工作做参考,关系最重要,只要与领导和人大代表的关系搞好了,即使工作一般化,也可进退无忧、青云直上。"据调查了解,这种想法在基层干部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干部日常工作出现"三不"现象,即不在心、不在岗、不在状态,或热衷于"找关系":采取人请人、人接人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