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31篇
丛书文集   764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3060篇
社会学   16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容器隐喻是空间隐喻的子类,通常使用容器类图式表征事物的相似性或是否在同一类别内。采用容器隐喻研究范式研究社会关系认知,能够发现群体间社会关系认知的差异并追溯其原因。众多因素影响容器隐喻,差序格局是其中之一。差序格局理论与容器隐喻有共通之处。在多民族背景下研究容器隐喻,不仅能证实差序格局理论的心理现实性,还能为我国"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工程提供科学理论和合理政策建议,推进民族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作为典型的“那(稻作)”文明类型,壮族民间信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即“壮族模式”.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角度,以壮族先民的“天地形成”“造牛”及“文字观”等民间信仰观念为例,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的内在认知模式属概念隐喻:先民基于非命题感觉运动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并通过对抽象概念选择性投射合成创造出丰富的新概念.正是先民对概念隐喻的创新性整合,产生了独具壮族特色的民间信仰.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审视壮族民间信仰,有助于揭示其背后人类认知普遍性及独特生态环境下产生的特异性,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对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63.
“恨”在宋词中主要有4种概念隐喻:“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恨是可装载的事物”和“恨是植物”。其中以“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为数最多。另外几种隐喻虽然少见,但也非常新颖独特。这些隐喻都属于实体隐喻,用有形的物体来表现无形的情感。  相似文献   
64.
隐喻是通过一种领域内的词汇来描绘另一种领域内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理解、认知新事物。一个词语创造和产生,新意义的扩充压缩增加等,隐喻发挥着巨大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隐喻化新词不断出现,即以一定的语音形式用已存在的概念去表达新事物的词语。这样的新词大量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在网络中突出。这篇文章以网络中出现的新词"X帝"结合语料,对这一新出现的语义特点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已发掘此类词语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并对以后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一义多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普遍并不等于简单,本文以heavy为例,对heavy这一自然语言词汇的"一义多译"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梳理,试图客观、全面地展现该词的语义特征,对该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译语形式进行了专业领域、汉语表达习惯、认知、影视文化等多角度解读,并进行了语料库的调查,以期对我们的翻译和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LDC-On line书面新闻语料库和自建口语新闻语料库里汉语新闻话语中的季节隐喻的研究发现:(1)多数季节表达式在汉语新闻话语中隐喻化程度不高。比较而言,口语新闻中隐喻化程度远高于书面新闻。(2)从题材角度看,经济新闻话语中的季节隐喻出现频率最高;从喻义角度看,春风、春雨、春天、小阳春和春雷属于积极隐喻,冬天、寒冬、严冬、寒流、寒冷和寒风可归入消极隐喻,而高温、秋风和秋天则可称为两可季节隐喻。(3)季节隐喻是由基本隐喻、命题和次级复杂隐喻构成的复杂隐喻。基于大型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揭示季节隐喻在自然话语中的真实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67.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用极大地充实了他的隐喻观。研究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研究发现,布斯的隐喻观较具前瞻性,有深厚的西方修辞学底蕴,为后来的隐喻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中英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中英爱情隐喻性表达的异同及其原因。隐喻扎根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从大体上讲,中英两民族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共性,大部分英语爱情隐喻性表达在汉语中都能找到其对等的表达方式。从具体方面讲,中英爱情隐喻性表达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它们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是造成英汉两民族具有不同的隐喻性爱情表达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中英爱情隐喻。  相似文献   
69.
以"爱情、婚姻"概念隐喻为例,从体验哲学、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概念隐喻、映射理论及其认知和思维过程,把爱情和婚姻概念联系起来,作较深入的分析,透视概念隐喻隐匿于语言形式后面的心理认知过程、在语言中投射的表现及生活中由其扩展出的其他抽象概念。同时揭示了隐喻概念的体验性、派生性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结构。隐喻已经成为横跨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隐喻是指人在认识不同事物间的某种相似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想在语言层面上的一种表达形式,即联想是隐喻的产生基础。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