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332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6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91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3640篇
社会学   239篇
统计学   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被广泛接受,这种思维方式正逐渐被应用在语言教学领域。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索在二语中如何充分利用隐喻,将词义从“具体”到“抽象”、从“中心义”向“相关义”投射来自主习得词汇,倡导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显性和隐性的教学实践手段,通过培养隐喻能力和文化意识全面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二语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2.
有关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隐喻加工机制与一般言语理解相比是否具有独特性以及隐喻理解伴随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否有其独特的模式? 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对隐喻性质进行区分。常见的熟悉隐喻可进一步区分为词源性隐喻与引发性隐喻,其中词源性隐喻的隐喻义属于词语多个词义中的一个延伸义,而引发性隐喻则是将两个分属于不同概念领域的概念进行非字面的语义联结。词源性隐喻句和引发性隐喻句的理解包含了与一般语义句理解不同的加工内容。相比一般句,词源性隐喻句特异性地激活了与语义竞争相关的左侧颞中回、颞上回以及与加工深度有关的额下回,而引发性隐喻句则在左侧额下回有更多激活。隐喻的内在加工过程和神经机制并不单一,探讨隐喻理解与一般语义理解的异同需要考虑具体的隐喻性质。  相似文献   
143.
传统创意企业不仅缺乏创意展示的平台,还需与直融机构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交易成本高且价值难以体现。创意众筹平台延伸了直融渠道并通过市场竞争来识别创意的价值。实证表明,创意众筹平台具有双边市场特征,在达到临界容量前存在免费提供创意展示的激励,并使直融延伸成为可能。创意企业的质量信号可以被市场有效识别,并体现出其市场竞争力。1  相似文献   
144.
传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将隐喻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模态,而Forceville把单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隐喻拓展至多模态研究平台。世界各国的国旗主要运用图形、颜色、文字、图像、版式设计等进行巧妙构思,并通过这些不同符号的组合来诠释国旗的深层寓意,从而构成源域和靶域由不同模态表征的多模态隐喻。研究拟在多模态隐喻理论视阈中,将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契合一处,选取典型的国旗隐喻个案加以阐析,诠释多模态隐喻整体意义的构建过程,最终为多模态隐喻研究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145.
翻译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隐喻化过程。译者在将源域(即原语文本)隐喻化的过程中生成了目标域(即译语文本)。这种生成过程需要译者能动性的发挥,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文本,才可能使译语文本无限制地接近原语文本,但绝不可能等同于原语文本。  相似文献   
146.
认知语言学通常把拟人视作最典型的本体(实体)隐喻,称为拟人隐喻,从而认为隐喻和拟人都是基于体验性和相似性的源域向靶域的映射。在认同隐喻和拟人都是不同概念间跨域联结的心智模式基础上,本文提出:隐喻是喻体(源域)向本体(靶域)的静态映射,本体、喻体在字面上兼具;而拟人是将本体融合在拟体中,非人本体被活化在拟体人中,并不显现,源域中拟人之体代其行事,从而得出结论:拟人是基于“转喻人”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7.
隐喻作为一个非常巧妙的语言应用现象,非常值得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对其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是一个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着重从适应/选择,三维转换和整体/关联的角度对《围城》这一文学巨著中典型的隐喻现象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开拓隐喻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8.
基于信任视角,构建农民创业者信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方法,对浙江、安徽、河南和陕西4省880份农民创业者访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农民创业者信任能通过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间接影响,其作用路径有三条:外部知识获取的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及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民创业相关规章与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信任水平;增加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供给,培养农民创业者的机会警觉性。  相似文献   
149.
中国文学肇始之初,诗人们就已多方采用妇女和爱情来宣泄真实心境和对现实的不满.此后这方面,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不少佳话佳作,诸如爱情圆缺、仕途得失、寒秋扼腕、春意凝望,总有一个牵动人心的丰满女性.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现象?原因在于,古代社会,包括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无处不在.在社会生活中,女人从属于男人,而男人则从属于统治集团.因此,(男)诗人们常常扮演女性形象以抒胸中块垒,而不直露,避免伤雅失礼.  相似文献   
150.
英汉“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文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抽象概念的认知需借助于方位隐喻.由"上/下(up / down)"域产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上/下(up / 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意义.本文对英汉方位隐喻中的"上/下"源域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其认知基础,并深入剖析英汉语中"上/下"方位隐喻差异及其认知、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