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674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2820篇
社会学   15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以收集、分类、对照和剖解汉英语言中"头(head)"词族的共时语义范畴为着眼点,考察相关概念的推演历程及其内部认知机制,阐释人类对客观世界构拟的确切路径,希冀验证隐喻手段在词义范畴的扩展与延伸及整个词汇系统孳乳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文章对汉英语中“绿”的隐喻表达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隐喻是如何根植于思维、语言和中英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123.
情感隐喻作为隐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界备受关注。在概念合成理论的视角下,根据输入空间1内概念成分的不同,可将情感隐喻分为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颜色隐喻。在此基础上,运用概念整合网络,通过实例阐释各类情感隐喻的翻译过程,能为情感隐喻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验证概念合成理论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4.
汤因比历史形态学的核心是文明-有机体隐喻.文明-有机体隐喻是把有机体的"常用语"应用于文明,对文明的特征进行选择、强调、隐匿和组织.如有机体一样,文明是具有时空界限的单位,它也经常被分为不同的品种,它能够对刺激产生反应.它有着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周期性.不同文明有机体之间有着亲体-子体的关系.它是各个部分密切联系的整体,具有系统性.当汤因比把有机体的这些特征赋予文明、阐述文明时,这种隐喻方式也隐含着各种不足.  相似文献   
125.
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商务合同中的名物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名物化在商务合同中的语篇功能,并分析名物化在汉译过程中的处理方法,从而得出了一些新的商务合同汉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6.
文章通过维吾尔语言后缀"siz"关系形容词概念结构的古今对比,揭示出后缀"siz①"的古今运用发生的变化:现代维吾尔语"抽象名词+siz"中的抽象名词象征着原子论世界观中的偶性,"抽象名词+siz"的概念结构隐喻地表达着"偶性"和"实体"的关系及存在方式;人们将存在于时空中的事物性质表达为"抽象名词+siz",体现了维吾尔族曾经对"绝对存在"的非理性宗教认知。  相似文献   
127.
刘倩 《天府新论》2011,(2):160-161
并非所有的儿童电影都真正以儿童为视点拍摄,而是以儿童为载体从成人的视角来叙事,本文借以典型儿童电影中的电影要素为例,分析当代儿童电影的价值体现以及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28.
概念语法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经济类新闻中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的基本观点,针对英语经济类新闻语篇的概念语法隐喻手法的使用予以分析,旨在减少经济新闻学习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9.
抑制作为一种认知压抑,是语言理解中的认知过程和机制。文章综述了抑制机制在修辞语理解中的作用,从隐喻、习语、谚语三个方面来诠释修辞语本体的字面意义在理解过程中会受到抑制作用的阻止,其喻体的比喻意义才是听者或读者所应接收到的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130.
文学语言非同于一般言语,它属于文学话语层面,具有很强的心理蕴含性与内指性,自有其独特的功能与特征.通过对<荷塘月色>语言的品评分析,以此深刻领悟文学语言的表情功能、造形功能与隐喻象征功能;通过管窥其比喻的创造性运用以领略文学语言的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