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673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2818篇
社会学   15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周冲 《南方论刊》2010,(11):93-95
近代和制汉字词(新漠捂)因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深远影响而广受关注,传统研究多从近代和制汉字词与中国古代汉语的关系出发进行词源的考证,在解释和制汉字词的生成机制方面有所不足;近代和制汉字词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符合转喻、隐喻、类推等一般的认知模式;可根据隐喻、转喻、类推等形成方式对和制汉字词进行新的分类;从认知的视角对和制汉字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概念隐喻与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之间关系密切,所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语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容器隐喻则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性隐喻。本文主要将英语中的容器隐喻进行分类,意在分析各种容器隐喻意义形成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93.
认知语言学派认为,隐喻是语言和思维所固有的、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认知工具。运用这一认知隐喻理论审视中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根据其自然意象中源域的特点进行分类,概括出植物隐喻、动物隐喻、山水隐喻和月亮隐喻四类隐喻。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来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从中折射出的苏轼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4.
政治演讲中手势语是除了言语模态以外的重要模态形式。手势模态以其独特的意义建构方式反映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是意识形态在感官模态层的体现。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届就职演说中的手势语为个案,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政治演说中隐喻性手势多模态意义建构的类型、特点和功能。研究政治演讲中手势模态的认知机制对拓展概念隐喻理论以及概念隐喻的语篇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语法隐喻是表达人际意义的一种手段.总统电台演讲中存在丰富的人际语法隐喻,解读这些人际语法隐喻有助于加深英语学习者对电台演讲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总统的观点和态度.以奥巴马的30篇电台演讲为语料,分析总统电台演讲中人际语法隐喻的言语功能,说明人际语法隐喻对实现总统政治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文学作品的翻译既要传递原作信息,还需表述文学作品特有的审美特质和审美信息,童话作品的读者主体为儿童,其阅读水平及审美角度决定了翻译的方向,转喻与隐喻作为人类认知的两大基本认知方式,是有创造性的翻译手段,能够有效地体现童话原作的生动活泼的想象、童趣与美感。  相似文献   
97.
有标记搭配的认知基础是搭配成分之间的关联性和人脑的联想推理机制,有标记搭配的隐喻意义是喻体空间概念向本体空间概念映射融合的结果。有标记搭配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突出语境意义;表达人物的矛盾心理或事物的矛盾现象;表达幽默调侃、冷嘲热讽的语气;行文简洁、节奏明快。有标记搭配具有一些无标记搭配所缺乏的独特的认知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8.
邓笛 《新少年》2013,(Z1):32-33
一天,一位叫苏珊的老人给孙女讲自己的故事。老人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她写的《反对阐释》、《疾病的隐喻》、《火山情人》等作品曾经进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深受读者欢迎。孙女被她努力奋斗的经历深深吸引住了。"奶奶,您是不是很早就知道自己能成为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