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88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408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1034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谈民族无论如何是和血缘分不开的.中国人有认祖归宗的传统,实质上就是一种血缘认同.基于此,我们对民族概念的界定,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回归到中国社会一般理解和运用的那种含义,而不必去跟随外来话语莫衷一是.民族具有血缘性,除了一部分真实之外,更大部分是出于认同需要的“血缘拟制”.民族过程的基本倾向之一是民族的血缘性不断下降,而反映这种变化的直观表现就是族际通婚.改革开放是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为深刻的时期,也是中国各民族的血缘性得到最为深刻改造的时期.无论是对照以往的调查资料还是经验观察,都可知当前我国族际婚姻的数量在增多,范围在扩大.族际通婚的增加淡化了各民族自身的血缘性,却增添了各民族之间血缘的联通性.各民族通过族际通婚将自己的血缘扩散到其他民族的过程,也就是中华各民族之间的血缘联系得到更为巩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2.
张媚玲  邹念琴 《民族学刊》2018,9(4):39-49, 108-111
关于泰-傣诸族群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了百余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环东南沿海直至与云南、东南亚相连接区域,且国别区隔明显。对于滇藏缅印交角地区泰-傣诸族群的研究,尚未得见系统、整体性的成果面世。本文拟围绕涉及该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族源、迁徙流动及族际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零散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以期从整体联动性的视野对泰-傣诸族群在滇藏缅印交角区的研究空间做进一步深入拓展,同时,针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族源问题有待进一步廓清;以地缘政治及文明交汇区域为整体历史背景的长时段探究有待开启;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翻译和整理有待深化;小尺度地域空间的微观研究有待推进;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3.
朴今海  王俏 《民族学刊》2021,12(11):63-69, 128
传统节日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标志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斡包节”是集民间信仰、传统文化和现代多种文明等多元文化因子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活动。作为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斡包节”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敬畏自然的人文伦理、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纽带、弘扬民族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等。深入挖掘“斡包节”的积极因素,唤醒达斡尔族节日文化的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有利于提升各民族的自我认知,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的重要阶段,其基本情态就是"五族共和"。它是一个历史建构过程,包括思想文化领域与政治实践领域的双重认同与整合,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族共和"在理论认识和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现实困境和诸多问题,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仍然面临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95.
族体间的接触和互动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减少族际偏见,促进族际和谐;另一方面可能强化偏见,甚至引发族际冲突,因此需要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行学理性分析,以便进行积极引导。族际互动可以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直接模式可进一步划分为:交换、互惠、强制、合作、竞争、冲突六种模式。所谓的“族际互动”,很少是不同族体的全部成员间的互动,而是少数个体的情境性互动被泛化的结果。族际互动发生机制的重点是社会认同,尤其是族体身份认同。族际互动事关社会稳定以及国家长治久安,其模式需要向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包括:平等地位、共同目标、制度支持、媒体和教育支持、适当的时间和构建高层级身份认同等。  相似文献   
96.
追问盘古——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盘古神话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的汉文古籍中均没有记载,直到三国时代才出现在徐整的《三五历纪》中。盘古神话源自何处?源自什么民族?这是近百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及以后将陆续发表的系列研究文章认为,盘古神话来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两粤(广东、广西)地区,来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  相似文献   
97.
高校实施ISO9000标准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世界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目前,国内一些高等学校开始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这种背景下,在全院范围内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实际操作的难点,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笔者2019年初至台湾交流学习半年,发现邵族杵歌与云南景颇族舂米歌曲调有较多相似之处。舂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经资料调查,两个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环境、方式等方面基本相似,笔者大胆提出设想,是否相似的生活环境会使音乐中元素更为贴近?两者之间是否互有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杵歌与舂米调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生活环境、音乐结构、舂米调的历史发展来源与联系三个方面对比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