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5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18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870篇
社会学   118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西方传统实体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主客二分",古典哲学中康德的"物自体"理论和现代哲学中拉康的"他者"理论堪称其典型形式.如果说康德是从客体上提出并论证了存在着我们不可认识的物自体,那么拉康则第一次从主体上彻底提出并论证了我们自身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实体主义哲学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与西方独特的宗教情结脱不开干系.拉康的他者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隐性实体主义.  相似文献   
92.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运行的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相较于正式的即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隐性存款保险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自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要求我国建立正式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的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基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景,本期特组织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专题研究,以期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些许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3.
隐性课程及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是一重要的课程类型,与正规课程教育相辅相成,是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掌握、利用好隐性课程,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培 《理论界》2008,(1):44-45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出现破产、挤兑等危机现象。从国际经验看,化解金融机构危机的有效手段主要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从形式上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但这种制度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未来为规避金融机构危机,我国有必要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5.
祝也海 《江汉论坛》2008,91(1):30-34
近年来,国内要求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很高,政府也在积极为推行此项制度进行准备;从官方各种公开场合发布的信息看,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似乎迫在眉睫.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此项制度是否需要必备条件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仍需深思与探讨.从国内主要媒体讨论来看,多集中在如何设计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行性方面分析并不多见.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专门就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因为隐性知识具有只可意会、不易转移的特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成为了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概念、机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
隐性德育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一种隐含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以内隐的、潜藏的方式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具有潜隐性、开放性、主体性、持久性、深远性与非预见性的特征,在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起到内化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判断、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形成道德信念、磨炼道德行为形成道德意志以及统筹协调知情意行道德四要素的统一,促进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8.
隐性德育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使学生无形中学会做人、做事,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从中职隐性德育的内涵及特点出发,着重探讨了中职隐性德育的实现途径,即人格感召、行为暗示、情感沟通与环境熏陶。  相似文献   
99.
隐性课程是教育者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信仰等非公开性的经验。隐性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有以下四个方面:划军高校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形象;重视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姜瑾 《现代交际》2014,(4):196-19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各种思想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广泛的价值共识,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显性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隐性教育的积极作用,重视榜样模范的力量,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教育发挥重大作用的阵地,使大学生真正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