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9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9篇 |
人才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325篇 |
理论方法论 | 40篇 |
综合类 | 1016篇 |
社会学 | 56篇 |
统计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杜小红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
当前,高校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着理论讲解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严重脱节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学生语法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并就内隐学习对英语语法自动性习得的启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过去对企业或部门的经济考评往往采用产值或利润等单一指标,这种考评方法的政策导向是促使企业或部门单纯追求该指标的最优化,其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了避免这些不足,现在对企业或部门的经济考评往往改为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即选用多个指标,再以某种方式对其进行加总,成为一个综合指标,然后以这个综合指标值对企业或部门进行评价或考核.如国家统计局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就属于这类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因为在这种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有多个指标且有些指标本身是复合指标,所以单个指标的改善对综合指标的作用并不直观,从而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企业或部门单纯追求某个指标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收益率分布的统计和分析,说明了它们具有“高峰厚尾”、“有偏”等统计现象。经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处理,以求解释这些统计现象的产生原因。通过对三个指数收益率绝对值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收益率绝对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傅杰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98-100
语言学家奥斯汀在他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把施为句分成三种: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我们借用奥斯汀的以言指事之称,认为语言中的禁忌语也是“言有所指”,指代的是客观世界中人们所避讳的事物和理念,因此被禁忌。禁忌语的“言有所指”大致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称语类、专有名词指称语类、普通名词指称语类三个类别。人们之所以禁忌这些言语,是混淆了“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诗史”论杜诗,肇自晚唐孟启《本事诗》。《本事诗》取法于《左传》阐释传统和《诗经》大小序体例,强调“推见至隐”,具有寓主观褒贬于客观史事的倾向。考求孟启本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并非对“诗史”创作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而是对杜甫生平的记叙。从结构上来看,《本事诗》的叙述并非“崇李抑杜”,反而以杜甫对李白生平的记叙,强调杜诗的纪实性。作为孟氏“诗史”说重要内涵的“推见至隐”,指杜诗效仿《春秋》书法,褒贬美恶,尊王攘夷。杜诗“诗史”概念与《春秋》有着紧密联系,绍续薪传自乃祖杜预,并影响了宋代“诗史”概念的建构。“推见至隐”是“诗史”说兼备抒情与叙事传统的一重视角。 相似文献
19.
焦浩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38-143
"大教授""重大嫌疑人"等结构中,有义素从中心语的词义、语素义中析出并参与定中关系的建构,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义素析出".义素的析出是以语法组合为前提的,语法与语义关系不一致是激发义素析出的根本原因,析出义素是定语与中心语组合的语义基础.实际上,"大"修饰的是"教授"的析出义素[+学术成就],"大教授"指学术成就很大的... 相似文献
20.
马庆株先生指出“语义是形成句法聚合的基础 ,语义成类的制约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 ,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和表达功能”。该文就是利用马庆株先生在 [ 顺序义 ]体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 ,发现具有顺序义的指人名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对“V2 的 是 N”句法格式是否有歧义有一定的制约 ,并且很有规律性 :当N为顺序义最高项或最低项时 ,“V2 的 是 N”句式一般没有歧义 ;当N为中间项时 ,该句式则存在歧义。同时不同系列的衔位名词之间的权势关系或一致关系也对歧义的理解产生影响。另表人名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既和词汇有关 ,也和句法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