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47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侯书平 《社科纵横》2014,(11):86-90
宪政视域中,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基于公众知情权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绝不应当以牺牲其人格尊严为代价。因此,强调公众人物与普通民众的同质性,重视少数群体基本权利的保护,有利于纠正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过分限制,推动宪政秩序的建构。目前国内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理论观点大致可归纳为"特别限制说"和"一并保护说"两种。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可以采用法律方法和逻辑方法,应当正确理解公共利益原则、实质恶意原则,同时根据具体场合衡量限制的限度,从而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2.
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为背景,探讨了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提出相应的隐私权保护原则和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03.
李汶思 《经营管理者》2009,(22):288-288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信息一旦进入国际互联网,该信息短时间内就可被广泛传播。信息技术的滥用与网络道德的败坏导致许多不愿被公开的信息(特别是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人无休止的转载、复制。在当代,对隐私权的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4.
目前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适用于私人违法取证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无法可依。通过结合域外的经验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辩方在取证举证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状况,对于私人以违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以不排除为原则可能更为合理。在这一原则下应兼顾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和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与新《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协调一致,还顾及了我国目前私人取证的极大需求和弱势地位,同时也不致一味采纳所有违法取得的证据而造成更大的侵权。此外,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也必须完善,以期在明确易行地解决私人违法取证问题的同时,也能够预防未来的私人违法取证现象。  相似文献   
105.
正一、国际上电子商务网络隐私权保护目前电子商务仍处于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于电子商务的法律管理,不是简单的法律调整代替技术调整,而是将技术调整纳入整个调整体系内,立法时就应充分考虑技术要求和现实的可能性。鉴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立法上还应该有足够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6.
个人资料保护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课题。个人信息的准确表述应为个人资料。个人资料的权利基础是制度构建的核心问题,在学说上有两大进路:财产权说和人格权说。财产权进路又分成个人资料财产保护说和个人信息双重保护说,前者忽视了物权法定的体系障碍和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趋势,后者混淆了资料与信息、客体与利益的区别,导致了民法体系的混乱。人格权进路可分为一般人格权说、隐私权说、独立人格权说。一般人格权说是德国法的特殊现象;独立人格权说的立论基础存在瑕疵;隐私权说,特别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控制权说,为个人资料保护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现行法律中存在的零散、间接、重叠的隐私保护条款十分有限。因此,确立独立的隐私权符合中国社会和个体的利益,将会落实个体隐私不受干扰侵害的权利;将使广泛的个体权利获得合法的民事保护;将能发挥抑制和预防隐私侵害发生的作用;将会使法院审判变得更加简单和准确;具有化解冲突稳定社会的功能,是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健全中国法律体系十分必要和可行。  相似文献   
108.
隐私权的提出到现今,已经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对隐私权的研究体现出起步晚,研究成果丰富的特点,但是立法上的保护却不是那么完善,还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彩民这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的出现,给隐私权的研究范围又扩充了不少,所以彩民隐私权的提出是对隐私权的研究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青少年越来越多地融入网络,同时,其隐私权被侵害的危险也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地保护社会经验不足、维权意识淡薄的广大青少年,法律界应加强对青少年隐私权保护的研究。从青少年网络隐私权主体、客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新闻职业伦理四大争议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分殊,重点探究当代新闻伦理四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许多社会基本问题充满了伦理争议,对于深刻影响社会的新闻传播职业来说,情况尤其是如此。如果说人们对于虚构造假、漠视生命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通常可以明辨是非的话,那么新闻传播职业伦理问题则复杂得多,而且即便经过百家争鸣式的讨论,也难以求得一致意见。但是,我们通过这种以反思批判为特征的讨论,至少可以建立这样的共识:伦理思考和争论是一种极好的思维和表达训练,它对新闻从业者个人人格的完善、职业伦理以及公共伦理的养成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