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47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自我隐私保护的观念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法制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2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民对隐私的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目前对这种人格权并没有很完善的保护措施。我们应该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着手,确定隐私权的范围并规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3.
论金融隐私权在我国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中,个人信息的状况和其所达到的标准,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地位日益重要,已有取代金钱之势.在金融市场尚在发展的中国,一方面需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全国性的信用体系,以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以期更好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加速经济发展.而这一切都要求对于金融隐私及其相关权利进行规定和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4.
领导干部具有榜样示范力,限制其隐私权有利于社会榜样的塑造,这是个人利益退让公众利益的权衡。新闻媒体在塑造社会榜样报道领导干部的隐私时,应遵循敢于报道和社会妥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25.
大学生的隐私权保护对学生得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高等院校在行使行政管理权时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事件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高校管理权行使过程中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提出保护大学生隐私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6.
康洛 《经营管理者》2013,(2X):272-272
隐私权受保护的程度是人类文明发展成熟度的标志。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和扩大公民的自由,强化对公民私权的保护。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7.
矫正对象作为一类特殊的法律主体,有必要对他们的隐私权进行适度的限制.限制其隐私权并不是目的,限制的目的恰恰在于更好地对矫正对象的隐私权予以保护.基于实现社区矫正的目的、保护社区居民知情权、协调好社区舆论监督和隐私权保护的需要,对矫正对象的隐私权进行必要的限制、有限度地给予保护就有了充分的理由,从而成为一种可行的路径.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对矫正对象隐私权的关注是不足的,在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监管、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观念、完善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8.
如今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政府和企业聚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记录。然后通过统计方法或其他数据挖掘技术来提取隐藏的信息和相关性。不可否认,大数据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关于数据安全性与隐私的问题。因此,两者之间的博弈与权衡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中热议的话题。隐私,大致是说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而且个人或团体不愿意  相似文献   
2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人的隐私保护是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对未成年学生这一群体来讲尤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体系尚存在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落伍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不仅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0.
学界正在对隐私权问题进行探讨。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隐私权的冲击十分明显。论文从网络技术对现实生活影响的角度,分析网络时代对隐私权的新要求,比较其与传统隐私权之间的差距,论述网络隐私权较传统隐私权在权利主体、权利对象、权利属性上的突破。作者认为:网络隐私权的主体不限于自然人;网络拓展了隐私权的对象范围;网络隐私权不再是单纯的人格权,而是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复合型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