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443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明清易代之际,陶渊明形象中的遗民色彩被刻意凸显,无论其归隐、力田,还是其诗文的风格,都成为明遗民效仿的典范,钱澄之即为其中的代表之一。通过钱氏的《田园杂诗》可知,在明清易代及遗民心态的影响之下,钱澄之在继承陶诗田园世界与真淳风格的基础上,又更多地彰显出了自我的遗民情感。由于钱澄之与陶渊明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气质,所以钱氏之作颇能袭得陶诗内在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霍建波  黄镇 《社科纵横》2010,25(8):98-100
本文选取苏轼具有代表性的隐逸词来分析其隐逸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苏轼隐逸思想和宋代隐逸文化做了分析。文章阐述了苏轼"以儒治世、以佛静心、以道修身"的思想特点,说明宋代隐逸文化已经内化为人的心理需求,宋代文人更看重人内心的解脱与超越,这是对前代隐逸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内涵体现于:以养生文化为基础,以道家、佛家、儒家及隐逸思想作为哲学根源,以文化艺术的点缀为主题,可以说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城市的今天,要处理好现代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无论是从造园手法还是文化特征上看,都能从中得到很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隐逸诗”作为主题学范畴,其所包含的文化史信息或价值底蕴,远非“田园诗”、“山水诗”这对题材学概念所能替代.或曰,作为“隐逸诗”人的道德自律程度,要比一般“田园诗”人暨“山水诗”人来得自觉乃至卓越.“隐逸诗”人所亟需面对的首先不是怎么写“田园”或“山水”,而是对日常人生取何种活法才真正令己安魂.故从历代诗章可辨陶潜如何“弃官而隐”、“隐而欠逸”、“不逸乃隐”;王维则“先官后隐”、“亦官亦隐”、“亦隐亦逸”;而谢灵运只是“误官纵逸”、“逸而非隐”.  相似文献   
5.
社区教育是社区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整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而开展社区教育又离不开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只有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为学习型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上海市五角场街道作为以科教为特征的城市副中心,随着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内涵不断深化、功能逐步凸显,街道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也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6.
元明之际存在着大量不乐仕进的隐士群体.按照传统观念,明初皇权的强化以及对士人的严厉打压,是导致隐逸风尚盛行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隐逸诗人邓伯言<玉笥集>的个案讨论,试图指出:隐逸基本上是文人儒士元代生活状态在明初的延续;元代以来士人由入世到出世的价值取向的转变,是形成元明之际隐逸风尚的主因,而明初政治环境的严厉化以及士大夫的遗民情绪,只是加剧了这种风气.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在用现代感觉和新形式表现五光十色的上海社会的同时,也葆有了强烈的传统情结,这表现在其女性书写极力赞美传统的诗意女性而贬低都市摩登女性,在都市生活中频频向乡土田园回眸,在意象的使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沿袭传统,这种传统情结的由来一方面源自作者的童年经历以及中国传统社会人类对女性和田园的"集体无意识",另一方面源自新感觉派作家在都市生活体验中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活跃于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画家,大多为遗民画家,他们崇尚倪黄,画风简劲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以山水见长,而作为新安画派主要成员的汪家珍,则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无不擅长,尤以人物著称。歙人汪洪度评曰:吾乡绘事,国初为盛,松圆老人后,僧渐江、程垢区、查梅壑、祝壮猷工山水,家壁人、江天际工人物。可见,汪家珍在新安画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传统文化精神是在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山水田园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稻作农耕生活,形成了布依人独具个性的稻作农耕文明,这种具有明显山水精神和田园韵味的农耕文明,又使其文化内容无不体现出对自然的礼敬和对人的尊重。布依族传统文化重点体现在天人合一的交响、人神亲和的乐章、山与水的协奏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