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人园林代表了古代文人对诗意生活、人生境遇和艺术情怀的物质话语和构想。文章试图从文人园林的界定、文人园林的本质、文人园林的构建和文人园林的艺术情怀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审慎反思中探析其本质、审美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精神,以期为当下造园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82.
走向隐逸是唐初朝野文学思想的一个共同趋向,以隐逸为雅是朝野文学思想中一个共生相长的重要交汇点.朝野共同的崇尚使得隐逸成为唐初雅正主流文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隐逸文学在唐代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确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张志宏 《理论界》2010,(12):176-178
"隐逸"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理论现象。其中,尤以道家和儒家的"隐逸"理论影响最为深远。二者因为出发点的不同,体现在其"隐逸"理论中各有特点。道家"隐逸"思想是建立在其"无为而治"、"齐物"、"逍遥"理论基础之上的;而儒家"隐逸"思想是建立在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理论基础之上的。道隐与儒隐虽殊途,但都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对功名仕途的鄙弃,对隐居生活的讴歌,在元散曲中比比皆是。不过,散曲家们宣称的“离世”“弃世”实际是“口离心不离”。许多人享受着尘世的物质,眷恋着尘世的好处,却要口口声声“归隐”。这是他们转移失意心理,消解功名情结的一个最好方法。这与全真教的广泛宣传、大力鼓吹有必然的联系,也是市民意识日益高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元杂剧的繁荣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元朝的政治、文化政策等对士子的影响。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拟以“海水”与“火焰”的交融为喻说明元杂剧繁荣背景下元代士子及元杂剧作品中士子的苦闷、浪子、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86.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是和中国文人的隐逸人格精神紧密相连的。晚唐以来,以皎然、贯休为代表的诗僧创作了一批描写田园生活,反映隐逸思想的诗作,这些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境界有别于盛唐时代诗人们亦官亦隐的心态和观念,而是对陶渊明时代那种亲近自然、躬耕陇亩的状态的某种复归。这种复归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诗人与田园的距离,一是诗人受儒教与佛...  相似文献   
87.
作为在洞庭湖隐逸文学史上与桃花源一同闪耀华光的巴陵渔父形象,以其"沧溟放歌中的傲岸"、"诗情画意间的逍遥"和"无计忘怀里的沧桑"等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融合的特质,傲立于众多的渔父系列形象中卓尔生辉,并进而为整个洞庭湖文学史增添上了绚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88.
唐代“处士”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对隐士有多种称渭,皆各有侧重,处士作为古代隐士称谓之一,原意指居处于家中,从未有出仕经历的士人.然而随着隐逸文化的发展,这一概念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详细考察唐代处士称谓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唐代官制的复杂和处士概念的泛化,同时可窥见唐人价值观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89.
渊明隐遁,古来多评,仁者见仁,异见迭出。文章从海德格尔的观点切入,倒也新鲜。  相似文献   
90.
潘岳作为太康文学的重要作家,其生活的时代儒玄交织激荡。他既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又受玄学思想浸润,在复杂的政治坏境和思想氛围中,加之他坎坷艰险的仕宦经历,形成了其复杂而矛盾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