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梅尧臣诗是我国文学审丑之先声,是宋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梅诗审丑对宋诗“力避陈熟”“以俗为雅”风格的创立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宋代文学法度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有法维面的论说;二是对活法维面的论说;三是对"至法无法"维面的论说.宋人对文学法度的论说,开始体现出建构与消解并重的特征,它为后世文学法度之论的深层次融通作出了铺垫.  相似文献   
53.
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等人都对<南华真经>进行过疏解.尽管他们所处时代相异、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承继了<庄子>雅俗相隔的美学主张.崇尚高雅,鄙夷流俗,在音乐美学趣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成玄英等人雅俗相对的音乐美学主张,与道乐、音乐以及雅俗这对美学范畴的发展进程不相吻合.原因在于作为阐释者,他们既要忠实于<庄子>文本.但其身份也制约了他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54.
夏飞 《浙江学刊》2012,(5):111-114
在晚清林纾、夏曾佑的小说评论中,都谈到过同一个问题,即小说的题材与创作难度的联系。夏曾佑推崇小说用"俗"的文字,写"俗"的题材。林纾则推崇小说用"雅"的文字去表现"俗"的题材。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小说读者的期待不尽相同,对小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因而对小说的语言风格亦有不同要求。他们使当时处于变革中的小说文坛,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为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5.
南方民歌在两晋颇遭鄙视,刘宋立国以及“元嘉之治”为南方民歌的繁荣和地位的上升提供了基础。刘宋中后期,南方民歌首先在出镇诸王和权贵府第中风行,孝武帝刘骏将此风带进中央宫廷。汤惠休、鲍照是接受南方民歌影响的领先人物。民歌流行促进了诗歌观念革新,形成了抒情、平易的诗风。颜、鲍攻讦正是两种诗风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56.
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是社会生活变化和发展在艺术生产领域的反映,也是艺术自身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市场语境下,雅与俗的对抗与分离的条件在一定意义上正在弱化消逝,在未来的艺术生产过程中,传统的雅俗观念必将变得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57.
清代词集序跋中的词源之论,主要体现在三种观点中:一是词为"诗余"论,二是词为"倚声"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论。其中,在第一种持论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到词源于诗作之体,二是分论到词源于风骚之体。在第二种持论中,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加以论说,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予以切入。上述几个维面,共同构建出清代词源之论的主体空间,为后人全面深入地把握词体之性进一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俗既是道德裁量的价值标准,又是文学批评的审美范畴。雅与俗分别对应着中心与边缘、古与今、上层与下层、精英与大众,既二水分流,又兼摄交融。随着中古文化向近世文化的转型,晋唐时期带有贵族色彩的传统雅文化观念,逐步被带有平民社会底色的雅文化所嬗代。宋代文人一方面以复雅归颂相号召,另一方面又难免随俗波靡,但是崇雅黜俗始终是其主流。宋代文人所建树的新雅观念,既有古典传统的因承,又有化俗成雅的新机。作为时代口号的"以俗为雅",其目标追求在雅而不在俗;不能简单地将宋元以降的文学发展轨迹表述为由雅向俗的倾斜或转变。  相似文献   
59.
《青琐高议》的艺术形式及其在小说文体变革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雅俗之别这一特定角度深入剖析《青琐高议》独特的艺术形式,重新考察宋代前后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彼此交错互融的关系及此后的发展态势,以发掘其在小说文体发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