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519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通俗文学发展到明代吸引了更多的丈人参与创作.接受精英教育的文人创作必然有雅化的倾向,而创作通俗文学又迫使其靠近大众审美需求.前人谈俗与雅主要从故事内容及语言风格两方面讨论.文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文人如何实现自我的表达,如何在创作中掺入民间信仰的因素,以及俗与雅之间的矛盾体现.  相似文献   
542.
本对研究单种群模型和两种群模型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所常用的李雅谱诺夫函数进行构造分析,并把关于单种群模型和两种群模型的两个结果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43.
“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黄庭坚诗词创作价值取向之一。历来学者都侧重于后者大做文章,而对前者认识片面或语焉不详,本文认为“以俗为雅”的内涵应更宽泛,包括以魏晋小说、唐宋传奇、俗语和民间歌谣等入诗入词,并作了示证、指出其得失。  相似文献   
544.
国强 《殷都学刊》2005,(3):112-112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如筑屋而拔其础也”(《中国地理沿革》序)因此,商代封国方国地理以及相关分封制度的研究,是商史研究,也是夏商周三代我国奴隶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自上个世纪初王国维发表《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鬼方昆夷狁考》等重要论文,开创以甲骨文资料进行商史研究,并以商代方国地理研究作为切入点之后,经过几代学者不懈的努力,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有较大的难度,已有的成果或有所侧重、或是专著的一部分,都难免显得有些零星分散。同时,一…  相似文献   
545.
李清照的词作不以内容的深广见胜,但在运用语言上却达到"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的艺术境地,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美感。  相似文献   
546.
夏鲧是中国古代颇具争议的神话历史人物,在传统儒家主流文化体系中,他是恶名昭著的"四凶"之一,而在神话传说和其它文献记载中,他又是治水未成身先死的悲剧英雄,历代对夏鲧死因的争论虽绵延不绝却又莫衷一是。本文从历代关于夏鲧死因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分析入手,结合"夏鲧作城"的文献记载,将夏鲧置身于氏族社会向文明时代过渡的时代背景之下,探讨其被杀的深层原因,重新确立其作为时代先行者和治水英雄的历史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547.
548.
子夏道出了学习的关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获得精深的学问和确立远大的追求,要结合自身的体会,从切身处提问、从接近处思考,也就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连孔子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学习既怕赶不上,又怕遗忘。孔子还描画了一个好学者的肖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安贫乐道,不求享乐,多做少  相似文献   
549.
顾颉刚提出的禹是一位天神而非现实社会的人王、禹治洪水亦是出于神话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作为我国夏王朝的建立者和夏的第一位王者,禹在历史上的存在是不容否定的,禹治洪水之事也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禹通过治理洪水而得到各部族的拥戴,这里的关键在于弄清禹治洪水的真相。禹治洪水不是对大江大河的治理,而只是对其所居住的古河济地区经常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排涝和开挖沟洫一类工作,这种性质的工作是完全可信以为实的。这些史事,可以从夏活动地域与禹治洪水发生地域的一致性,从该地域至今仍留有许多当时人们为躲避洪水而居住的小丘,为防止洪水而修筑的夯土城,以及文献所载夏的都邑与当地考古发掘结果相互吻合等线索,得到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550.
黄庭坚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其词有本色的一面,也有非本色的一面。大体而言,黄庭坚词多为艳科题材,超过七成以上内容呈现了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节序宴饮等传统内容,呈显了“以词为词”、本色的一面。局部而观,黄庭坚词继承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创作了隐括词、回文词、集句词、言志之词、茶词等“以诗为词”的题类,边塞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言志词继承了苏轼诗之言志功用入词,呈显了“以诗为词”、非本色的一面。黄庭坚词植入宋诗“以俗为雅,以俗为新”的创作观,采用柳永的“街谈市语”入词,并以其“夺胎换骨”之诗法尝试用俗语写雅词,实现了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