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6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515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1.
中国古典诗歌进入文人个体创作时代后,始终存在一个"学问化"过程.学问化是中国古典诗歌所独具的现象.重"雅"轻"俗"的观念使学问化成为一种民族审美情趣;享有崇高地位的<诗经>和杜诗成为学问化的价值典范;文人学士的宴游和频繁的诗生活为学问化提供了扎根的沃土;复合型诗文化为学问化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12.
"小资"在自身的话语风格营造中表现出许多特质.小资话语的繁复、反讽或追求精神深度的表现.本质上来自于对高于自身实际水准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住的渴慕.然而这种渴慕并不朝向真正意义上的修习实践,而是转化为对高品位文化的符号化篡改,并以消费这些文化符号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占有的表象.在此意义之上,"小资"与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13.
"中和"原则与"和雅"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境界 ,“雅”应该是最根本的境域构成。它既不在此 ,也不在彼 ,而在此与彼之“中”。“中和”就是“和谐” ,“和”就是“正” ,所谓“正者 ,和之谓也” ,“正”即“雅”。可以说 ,“中和”原则就体现着中国美学所推崇的“和雅”精神。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 ,注重和谐适度 ,平正调和 ,实质上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和谐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构成中国美学思想体系主流的是儒、道、释三家 ,而儒、道、释三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最终都归于天人合一的和谐与“和雅”之境。  相似文献   
814.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二阶雅可比行列式的有关性质,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利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可使热力学关系式的推导变得十分方便,简单和明了。  相似文献   
815.
小麦、大麦、油菜、蚕豆等作物收后种植的大豆叫夏大豆。与春大豆相比,夏大豆播种时气温较高,出苗快,生长快,生育期也较短。但是,由于夏收后抢种大豆,农时紧,劳力缺,一般耕作比较粗放,也很少施用基肥,加之六、七月旱象重,雨水少;水、肥不足,最容易引起大豆花荚脱落,影响产量。其防范妙法有:一、合理密植;因品种、水肥条件而异。一般植株高大,枝繁叶茂,多  相似文献   
816.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编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以《毛诗》的“变雅”概念来解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小雅》怨诽而不乱”,在这条注释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作为刺诗的《关雎》、《鹿鸣》为什么居于正风正雅之首的传统大学案。根据司马迁所习的《鲁诗》,“《小雅》怨诽而不乱”不是指《六月》以后的“变雅”,《小雅》的怨诽基调是由其始篇《鹿鸣》奠定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实际上沿袭了一个传统的误解。  相似文献   
817.
"江湖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是旧时代"江湖中人"为了适应生存需要而自创的一套词语系统.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成都"江湖话"明显地有别于京津"江湖话".京津江湖话的总体特点是"俗",而成都江湖话的总体特点是"雅".成都江湖话词语的来源很广,涉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章关于成都江湖话词语的解读,就是为了揭示其"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18.
本文探讨了《雅》诗中所记载的宗教现象及其意义 ,指出周代上层社会的宴饮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礼仪和宗教仪式之一。其祭祖诗树立了祖先的形象 ,并且大量描述了祭祖的场面和形式 ,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企望和规范。《雅》诗中还有篇目不多的农事诗 ,集中体现了周人对土地的热爱 ,构成了报祭农神和天神以祈祷五谷丰收的宗教活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819.
徐中舒先生所提出夏族的后裔即古羌族之论点,包含有若干真实的历史信息."禹兴于西羌"及"禹生石纽"传说的发生最初可能与三苗战败移徙至今长江上游四川境内有关.虞、夏之际进入岷山一带的三苗族众和夏、商之际进入四川境内的夏族,逐渐与当地土著民融合,构成古羌族的重要来源.禹族西兴东渐的说法,缺乏较为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820.
中国的流行音乐从70年代末在中国起步至今,在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及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经过30多年发展,虽然在制作和市场上慢慢地成熟起来,但若将其放置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审视,其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征,以及接受欣赏其主体对情感生命的激荡、召唤、谐调和整合,所显现的在雅俗之间游弋最终合二而一,即"雅""俗"文化特征便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