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梳理宋代词学批评中“雅与俗”问题可以看出 ,所谓“雅”实质上是士大夫文人社会思想意识的反映 ,是他们价值观念的体现。南渡前主要体现为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识 ,是思想意识层面上对日益兴盛的市民文化的对抗。南渡后还进一步涉及到词的功用问题。而艺术风格层面上的“雅俗”问题则一直贯穿两宋词学批评  相似文献   
192.
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务必要注意一些翻译技巧,来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词类的转译;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了在英译汉时词类的转译法的一些技巧运用,特别是不同词类转译成动词的用法,强调了词类的转译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3.
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当代中国 ,虽然文学的影响力并未下降到如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无可挽回的地步 ,但就雅文学本身而言 ,确实面临很大的困境。本文分析造成雅文学发展困难的内外因素 ,在深入讨论雅文学的“劲敌”即俗文学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雅文学可能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4.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乔万尼·博泰罗以“国家理由观”的首位系统阐述者而为人所知。这一术语的衍生意义重大,标志着政治思想史上的话语革命,并与现实政治互动共振,彼此激荡。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消褪期和反宗教改革勃兴期的博泰罗,其政治思想带有过渡时期的多元性,既有对传统天主教思想的强力捍卫,也有对古典思想的援引申扬,更有对马基雅维利、圭恰迪尼等文艺复兴思想家所代表的政治现实主义思潮的批判吸纳,其思维属性可谓庞杂交错。以反马基雅维利姿态出现的博泰罗,其思想中已然具有不少值得探秘的原创性元素,并非只是对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哗众式跟风,而是符合时代精神之理论勾画,对于现代诸多新思想与新学科的滥觞,博泰罗皆可被奉为先驱性人物。据此,理解博泰罗的“国家理由观”,不仅为我们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反宗教改革这些重大过渡时刻中诸多跌宕起伏而晦暗不明的历史场景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而且会让我们对近代早期政治思想史语境下“国家”概念的兴起以及现代国际关系之“利益原则”的出现理解得更为通透与周全。  相似文献   
195.
对于严复的翻译,学界一般考察其翻译理论主张,即信达雅,或者考察其翻译中所出现的中西不协调现象,并针对英文原文与译文具体考察之。但对于严复译文求“雅”的动机却少有考论,不对这种译必求雅的动机进行考察,就难以全面评价严复的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利用本土的文言译介外来思想,雅训的古文笔法充分表现出其译著的“古文学”性来。严复在翻译中,力求信、达、雅——其实,更确切地说是,出于阅读对象的设定,雅才是严复翻译的最高要求,而信与达,只是一种翻译理想,其实在其翻译中未必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6.
先秦文献在传承过程中因为用字习惯的改变,出现过一个以“雅”代“夏”的过程,所谓“雅”“夏”二字的同音假借关系,并不是“雅”字替代“夏”字成为《诗经》类名的原因,而是对“雅”代“夏”这一结果的解释。战国末年、秦汉之际的“书同文字”与文本转写,正是与诗乐相关联的“夏”字被“雅”字替代的关键时期。就《诗经》而言,“雅”何以为“雅”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夏”何以为“夏”的问题。作为中原正统音乐的“夏(雅)乐”从一开始就担负起了“言王政之所由废兴”的政教功能,在“雅(夏)”与“政”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在雅歌与雅诗相继出现并与王政深度结合,充分发挥“言王政之所由废兴”的过程中,在周代礼乐制度中居于核心正统地位的雅乐传统才逐渐确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在后世影响深远的“雅正”思想。  相似文献   
197.
正郝雅立、温志强撰文认为,枫桥经验是一种由民众创造的化解基层矛盾的经验。坚持"枫桥经验",走群众路线,通过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化解消极因素,解决社会矛盾。群众路线突出人本理念,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在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中农民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主动参与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城镇化冲突化解开辟了一条"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新路径:(1)发挥群众教育价值,增强政府公  相似文献   
198.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立足于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概念,意识形态是虚假的但又是永恒的.根据该理论,他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进行解释:<君主论>实际上是新君主论,是从君主空无之处产生的,如同马克思从劳动商品空无处产生出劳动力商品,这是与意识形态相决裂;又由于意识形态是无意识,是人民生活的条件,抛弃了意识形态政治幻想的新君主,只能从人民的意识形态出发,所以必须具有狐狸般地狡猾与狮子般地凶狠的政治德行.  相似文献   
199.
汉字媚俗,由来已久。不仅表现在汉字字形与用法的过度简化,而且表现在汉字数量日益减少。相当尚有生命力的汉字被荒废,以至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已经与雅文字基本隔绝,不知其为何物。偶有雅文字出现,犹如老鼠过街,难免遭到围剿。人们笔头所写、电脑所敲,皆是媚俗文字,黑压压,密麻麻,铺天盖地。在媚俗浪潮冲刷下,许多雅文字被冲刷得无影无踪。俗雅两条路,一条被堵死,人们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用有限的汉字表达太多的意思。无形中,文字的两个功用(传达信息功用与艺术审美功用)合而为一了,艺术审美功用几乎斫丧殆尽。  相似文献   
200.
中国现代文学之雅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与俗是中国传统的审美概念,有时也扩大为文化概念,谓雅文化、俗文化,因为审美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雅和俗在本质上,是社会不同的文化层面表现出的不同的审美趣味,因此,雅与俗也具有相对性。雅的精神是高标的、超越的、充分的个性化的,在人格结构上趋向边缘而排斥众庶,对于艺术创造而言,是风格独立特出的基础。应该说,雅文化精神是铸造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坚,雅文学精神的扬抑,关乎文学成就的起落。优秀的俗文学作品,需要对底层人民大众生活的深入体验,要懂得民俗与民情。所谓俗雅有别,但由俗而雅,甚至以俗为雅,大俗至大雅,却是审美精神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