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51.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球面变胞机构。首先,运用矢量代数法,建立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对机构运动学方程求导,可得到速度映射模型和机构雅可比矩阵。其次,根据雅可比矩阵的秩为零这一条件,分析机构发生奇异的条件及类型。最后,对机构进行奇异分析,得到机构产生奇异位形的条件和类型,为机构尺寸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2.
元代赋学观念是复古的,是在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反复辩难中发展而来.元代赋的总体倾向是以“崇情祖骚”为引导的,其中复古和抒情是最为本质的特点.在修辞方面不加夸饰,真诚朴实,稍带些粗放,复古中力求新变,于是,论学则尊道德而鄙文艺,论文则崇本实而去浮华,成为元代前期文坛的主要风气.元赋冲破了经学说教及文学形式的种种藩篱,创造出古雅的、富有生命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赋作,成就了元代辞赋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253.
达理札雅是阿拉善蒙古的第10代札萨克和硕亲王,他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其一生面临着重重考验和社会变革,家族内部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对达理札雅一生的回顾,透过末代王爷的视角,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  相似文献   
254.
吴东威 《老年世界》2013,(10):41-41
历史上以文取士的“八股文”“台阁体”“馆阁体”,束缚了多少文人书家的个性,那种千人一面,一个模式的书作哪还有什么“雅”性艺术可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以文征明、徐渭、王铎、郑板桥等人为代表的书风冲出桎梏,一扫沉寂的局面,给书坛上带来了一股清爽之气,恰似一粒石子抛进湖面,漾起了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255.
南方朔 《领导文萃》2013,(14):121-123
习近平的首次出访就列入了非洲,这实在是中国国家行为的重要宣示,它等于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的国际观,它不以支配别国为目的,而以和平互利、协助开发为目的。中国在非洲的表现,已对世界秩序提供了非西方式的选项。  相似文献   
256.
柏拉图对"高贵的谎言"的承认与马基雅维里对邪恶的政治手段的强调,不同程度地暴露了政治行为中道德合理性与政治有效性的博弈问题。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植根于古典与现代两种相异的理论传统,因此,两者提出问题的目的、分析问题的立足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向度等都有所不同,从而反映出古今政治哲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257.
吴超 《中华魂》2012,(6):42-43
勒庞和《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  相似文献   
258.
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对“雅”字的争议也从未间断。对“雅”字的进一步探讨得出翻译中的“雅”合理的解释是语言的“正确,合乎规范”。  相似文献   
259.
自西汉至东汉,赋体的风尚发生重要变迁.西汉赋尚存楚辞遗风,东汉赋则渐入经学之域.变化发生的原因,除了社会背景的影响,还有东汉赋家尤其是班固对赋体的全面变革.具体来说,包括以目录学为基础对赋体范围的确定,对赋体讽喻本质的强调,“雅懿”典范的确立等等.虽然从表面上看,东汉以降,大赋创作走向衰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魏晋直至隋唐文论中,更多接受的是班固赋学及赋风的影响.尤其是对讽喻的强调直接继承了前代“诗言志”的传统,开启了后世“文以载道”之途;辞丽、义正、事实相统一的审美要求又体现了作为实用文之赋体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260.
文章<从碾玉观音>入手,分别从传统雅文学的渗透,<碾玉观音>的时间表现艺术与空间表现艺术,套语与活泼口语几个角度,分析、揭示了宋话本文学的叙事美学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扼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