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57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历史有前期、中期、后期之分,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士人心理状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心理结构的调整突出地表现在情与理、雅与俗、一与二诸方面。明代文人心态的律动对文学、艺术、学术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322.
古典政治哲学中的政治自由通过求善原则体现出来,城邦的公民只要服从善的原则,他们就是自由的.进入中世纪基督教时期,这种求善的原则被拯救概念所取代,人们通过获得上帝的恩典而获得自由.然而,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对古典政治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批判反思,马基雅维里开启了现代政治哲学,以"无支配自由"的概念为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政治自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3.
科技英语文章标题翻译中的"信达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讨论“信达雅”作为普遍适合各种翻译体裁的标准入手,论述这一学说的提出及后人对它的评价和发展,重点讨论如何将这三点与科技英语文章标题的翻译相结合。文章主要观点在于标题翻译时应在保证“信”、“达”的前提下大力扩展“雅”的表现,而“雅”的表现在语言结构层面和联想意境层面这两项大框架下分别包含着不同的形式,其本质在于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来吸引读者并传播知识。  相似文献   
324.
杨义 《学术界》2008,20(1):7-27
通过对百余年来中国翻译文学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对"翻译"一词的语源和语义的分析为切入点,对"翻译"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进而对翻译的文化姿态、社会功能、选择标准的演进和变迁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翻译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探究20世纪翻译文学史的本质,认识文学翻译对百年来中国文化精神谱系的渗入、丰富和更新.  相似文献   
325.
忧患本是随着农业民族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周人的忧患心理为周人忧患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周末年“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现实及对礼的追求,激化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形成了周人的忧患意识。“二雅”中反映出周人的忧患意识分作三部分:忧身患命;惜亲怜友;忧国忧民。“二雅”中反映出周人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是:能在哲学层次上认识社会;总是对逝去的往昔恋恋不舍,总是喟叹生不逢时。句式整齐、篇什巨大是这些诗作总体的艺术特征。周人的忧患意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构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理框架。忧患意识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我国历代优秀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326.
唐代律赋的宏观评价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非律赋"式的批评方法导致律赋批评的文体特色褪化.唐代律赋体制因素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集中体现在"雅"与"丽"两大关键词之上."雅"是涵盖唐代律赋风格的第一要义;"丽"作为另一宗,有"媚丽"和"清丽"之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丽不伤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27.
王小盾 《中国社会科学》2012,(7):141-162,206
高丽乐由雅乐、唐乐、俗乐组成。通常认为前二者来源于宋代的大晟乐和教坊乐,俗乐则是本土音乐部类。但经细致考察,高丽俗乐实有深厚的中国渊源。为此,应在汉文化区的视野中探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问题,把中国音乐向域外的传播,理解为汉文化区内雅俗文化的转化。其中较具规律性的现象是:中国境内的雅俗关系,往往结构性地移植到域外汉文化地区。技术和物质文明较容易跨越文化隔阂,价值的传播则采用潜移默化方式,故在不同年代先后产生的音乐作品中,中国元素由晦而显地保存在自内容至形式的不同层面。区分雅俗的主要标准一是制度,二是语言,因此,俗文化转变为雅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进入体制,中国文学的雅俗二分在域外往往表现为汉文学、汉文俗文学、国语文学的三分。  相似文献   
3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面理解社会结构问题,雅诺斯基的公民理论和文明社会理论为分析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它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马歇尔和哈贝马斯的积极成果。虽然哈贝马斯和雅诺斯基的社会结构四大领域划分理论及其分析带有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种理论也确有独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社会运作的复杂性,并为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带来了有益的补充。在当前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种理论是有积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29.
1739年(乾隆四年)成书的《雅州府志》专设有西藏篇目,以记载清初西藏诸多方面的情况,实为“西藏简志”或“西藏小志”,是西藏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其资料来源主要取自《藏纪概》和有关档册。该资料有助于清代乾隆初期的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330.
“诗言志”的思想是在上古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当时诗歌的理性总结。诗学史上对“诗言志”理论的理解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由重志到重情,再到情志并举,体现了古代“诗言志”思想发展的过程。“诗言志”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诗学价值:首先写诗要解决言什么样的志,抒什么样的情的问题,这是诗歌写作是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根本问题。其次要清楚诗歌以什么来言志抒情,诗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要在品格修养、生活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下功夫。再次要懂得诗是神圣的,诗歌的节奏性和音乐性,是远古诗歌产生之初神圣性的符号遗存,它们是诗歌最原初的质素,因此对诗歌要有敬畏感。诗言志既要学会能俗能雅,还要善于向其它艺术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