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02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374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764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24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人力资本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之一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愈发关键。准确识别人口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理,对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产业促进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试图采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6~2019年的市级层面数据,研究人口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人力资源匹配中介机制,为人口集聚的产业促进效应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注解。通过构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口集聚能够促进产业升级;以人力资源匹配为中介变量,更加印证中国人口集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背后是人力资源匹配在发挥中介效应。通过发展阶段-区位双维度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不同地区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人口集聚对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特征不一,在东部呈现非对称的“V”型趋势,在中部由正持续减弱为负,在西部则由负转正不断增强;按高校数量分组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教育密集区人口集聚的作用不显著,但在非教育密集区存在显著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区域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背景,分析2012—2019年国有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区域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集聚程度有调节作用。根据结论分析实践对策,为企业在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提供关键智力支撑和专利获取主动选择,有助于深化对国有企业整合知识产权管理决策及新产品开发决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3.
从生态学来看,产业集聚演化中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存在一定差异:在生活史策略上,大企业采取的是"k-对策",而中小企业采取的是"r-对策";大企业侧重于规模经济和国际流,而中小企业则侧重于差异经济和地域化.它们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正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互动,使得生产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大量生产方式及以后向弹性生产方式的两次转型,推动了产业集聚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4.
产业集群理论正在继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发展理论后成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随着其地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其制造业集聚程度与地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结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计量方法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工业增长集聚弹性进行估计并就三大经济圈的增长集聚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5.
经济学所关心的不外乎是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而本文讨论的主旨,则聚焦于在哪里生产?也就是要问:企业在哪里选址?企业在哪里进行相关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究竟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无疑,地理和区位已成为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选址是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行为。本文尝试用集聚经济理论探讨企业选址和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将企业选址指向性的内容拓宽到城市和区域的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6.
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聚既包括行业在某一空间的聚集,也包括行业内企业的集聚.通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和Elison和Glaeser(1997)方法中的γ系数三个指标分别对我国服务业的行业集聚程度、行业内的企业集聚程度以及服务业的集聚结构进行度量、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无论是行业区域集聚程度还是行业内企业集聚程度都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行业内企业的集聚程度较低,导致我国服务业的集聚结构较差.  相似文献   
157.
何骏 《城市》2008,(4):30-33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源起和特征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源起。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制造业发展高端化程度、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制度环境建设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高层次化及经济服务化、  相似文献   
158.
采用我国30个省市地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解析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约束下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均呈现出东部最高,中西部较弱的分布特征;在正式环境规制约束下,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呈现出“强促进-弱促进”单门槛的特征;非正式环境规制约束下,二者具有“抑制-促进”的单门槛关系;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门槛变量时,二者存在“促进-抑制”的单门槛关系。未来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正式环境规制制度,使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尽快位于强促进区间内;同时,充分发挥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监督作用,强化国民对企业污染行为的监督作用;并重视外资引进质量,规范外商投资行为;西部地区则可适度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强度,但也应避免盲目追求产业结构的最高形态,防范落入产业空心化和实体空心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9.
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出,金融集聚有利于区域内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通过集聚网络知识的系统效应、创新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信息升级效应,提升中心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如果区域间知识水平差距过大,会形成知识锁定的局面,造成区域间知识溢出阻塞效应,拉大区域间主体知识水平差距,从而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营造区域间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落后区域的企业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拓宽中小和新兴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性地使金融集聚发挥辐射作用,能够使金融的正向集聚效应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0.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EG 指数和区位商对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体集聚水平和各地市的相对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检验了区位商的统计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在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发展的特征,有5个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和佛山)的专业化水平大于1,其中广州、深圳、中山和珠海的区位商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