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田野  田赤  曾茜 《民族论坛》2005,(6):8-10
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共产党人》主题宣传报道,报道全省各条战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典型事迹。  相似文献   
2.
徐松 《职业》2016,(29)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国家需要技能人才",在淄博市技师学院开学典礼上,院长刘兆东以"工匠精神"为主题,为全院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相关部门负责人、全体师生40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以"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开头,结合大国工匠案例和学院优秀师生事迹,刘兆东院长娓娓道来,阐述了"精益求精、执著专注"的工匠精神内涵,工匠精神与"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匠心筑梦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人物事迹材料,是专门用于介绍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它常用最感人、最突出的典型事例去表现人物的本质。有些事实只是偶然的、暂时的现象,并不能反映人物的本质。我们要选择那些能够集中体现人物本质、在同类事实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迹材料,也就是最能体现典型人物本质的事迹材料。  相似文献   
4.
诸本<句曲外史集>所附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删节本,事迹系年发生错乱.据此推究张雨生卒年和刘基早年事迹,不免以讹传讹.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卷5所录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个完本,内容合理可靠,据此可证张雨的生卒年为1283-1350,刘基提举江浙儒学的时间是1349年.  相似文献   
5.
课题背景: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如何改变“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现状,如何在传承雷锋精神中突出市场经济下的时代特点和普世价值观,如何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值得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6.
王利 《经营管理者》2012,(21):40-43
近日,英国人托尼蹿红网络,成为亿万中国网友关注的新闻人物.他是一个拥有3家公司的大老板,一次与流浪汉接触后,毅然卖掉自己的庄园、跑车和公司,留在古城西安做慈善.他给乞丐们提供免费食物、药品、理发、洗澡,派送衣服,甚至帮80多人找到了工作.这个时尚版"洪七公"演绎的跨国爱心故事,让无数人为之震撼……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看到每年的3月5日孩子们上街做好事、青年们入户送温暖,心里总是想起30多年前为了雷锋题词奔忙的同事们。 1962年8月,沈阳部队某部运输班长雷锋同志因公殉职了。他生前牢记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做了大量的好事,人民群众非常怀念他。1963年初,一些报刊先后刊登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和日记摘抄。当时,我们《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难得的先  相似文献   
8.
见到孙秀英.她刚处理完两件社区纠纷.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对于获得全国先进表彰.她很淡然。也许对她来说.荣誉已经属于过去.但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她感触最深的是党和政府对社区工作是越来越重视了。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领导者》2010,(4):40-40
王富勇同志自2001年担任临邑县洛北汽车运输公司经理以来,立党为公,赤心为民,九年如一日,尽心尽力,无私奉献,表现出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过去注家解释《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四句字面意义基本准确,但是不能定为何人何事,仍是不得其解,根据这四句在《天问》中的语境和历史文献考证,可以确定为周公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