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老年人参与四川震后重建”项目终期检查验收不久前在四川苍溪举行。“老年人参与四川震后重建”是由国际助老会与全国老龄办、四川省老龄办合作实施的一个帮助四川省地震灾区农村贫困老年人的援助项目,通过增强灾区老年人协会的能力,支持灾区贫困老年人及其家庭震后重建,尽快恢复和提高生活生产水平,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2.
博物馆的振兴与发展与旅游业紧密联系,本文以震后博物馆现状为基础,指出地震对成都地区博物馆及旅游来说不是灭顶之灾,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认为,政府及博物馆自身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将对博物馆的振兴与发展有重大作用,从而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43.
李军  曾鹦  李妍峰 《管理评论》2008,20(12):35-40
震害发生后.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及评估因震灾而引起的交通受损状况对于抗震救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5.12汶川地震对四川交通运输方面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基于区域交通可达性的震后交通损失改进评估方法.采集并整理了四川省什邡市震后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基于区域交通可达性的震后交通损失评估法中各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震前防范及震后交通疏导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4.
回顾2009年“美丽新家园”都江堰龙池镇震后社区发展示范站共建项目,在全体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下,项目真正扎根四川农村,开始了帮助震后社区发展的新历程,项目与四川当地机构展开了广泛的合作,探索创建了“天官节”、“夏令营”等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45.
《人生与伴侣》2010,(6):4-4
刘安华是四川省;四川县安昌镇人。一年前,这个36岁的四川男人跑到玉树开了家川菜馆,取名“川味王酒家”。更早些时候,他跟着师傅在玉树当了两年的学徒。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震后孤儿安置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汶川震后632名孤儿的安置、救助、服务状况的跟踪研究,总结分析了对成都、都江堰、汶川、绵竹、什邡、德阳等灾区和大型安置点的民政干部、服务机构人员、社区工作者、老师、孤儿监护人和孤儿全面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探究了震后孤儿及其监护家庭的生存和社会支持体系现状...  相似文献   
47.
海地地震以后,大批难民无家可归,其中最无助的莫过于那些养老院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48.
2011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三周年之时,汶川人说:今后我们这里不再叫灾区了。这一句话,不仅代表了美好的家园已经重建,更代表了汶川人心灵的重建。家园的重建,只是人力、物力的规划重组;而心灵的重建,却是艰难的复杂工程。  相似文献   
49.
据汶川县民政局、县妇联不完全统计,汶川特大地震后,汶川县新增了124户单亲家庭。这些家庭中,家长因生活的突变而面临种种问题,如经济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子女往往也得不到很好的照顾。这些家庭往往容易成为特困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50.
汶川地震对受灾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于震后心理恢复效果不强,且灾区迄今尚未形成动态的心理援助体系。有鉴于此,笔者拟就生态心理学对震后心理恢复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生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恢复,据此提出震后心理重建的生态心理模式:.基于"助人自助"的自我恢复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社会动态平衡的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环境统筹发展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