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震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震灾后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恐惧、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另一方面还包括不良的躯体症状与行为反应.按照一些基本的途径做好震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社会性工作.在震灾后及时地总结经验,建立心理援助的制度化服务体系是震灾后心理健康长期雏护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陈淮 《职业》2008,(19)
若要我给"职业精神"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肯定会令我为难.但如果有人要问可以用什么来诠释"职业精神"的话.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脑海里浮现的经典画面是:泰坦尼克号那位至死不弃船的船长和那四个为舒缓人们紧张情绪而坚持在船舷演奏的小提琴手……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8,(6):32-32,33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的领导和部署下,司项目办服务救灾需要,全面启动了震灾应急项目,分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美国半边天基金会开展了地震救援应急合作项目,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和需求,设计项目内容,使紧急合作项目真正能够起到应急的效果,在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灾区儿童解决了一些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积累了儿童救援和支持的经验,锻炼了队伍,更净化了心灵,坚定了为儿童服务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刘斌志 《社会工作》2008,(11):22-2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0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给四川地区甚至全国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截至28日12时,汶川地震造成68109人遇难,364552人受伤,19851人失踪,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4561.2765万人受灾。面对此次重大灾难.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救援,互助合作,演绎了一场全民大动员的抗灾战。  相似文献   
16.
汶川震灾发生后,不同的企业做出了不同的社会责任的危机响应,引起了激烈争论.本文在赈灾捐赠案例的启示下,阐明了企业赈灾捐赠是一种应然的责任担当,是公益性与社会性的双赢.灾害时刻,企业应该科学制定危机响应机制,要做到:响应迅速,响应行为得当,同时要有反馈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05,(3):61-61
对震后被挤压在裂缝和废墟里的人员,由于其呼吸困难、缺水断粮,生命危在旦夕,所以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快速及时,一是及时排除险情,减轻对受伤人员的压力;二是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包扎伤口、人工呼吸;同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极强,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要做好被救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18.
陈淮 《职业》2008,(7):9-9
若要我给“职业精神”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肯定会令我为难。但如果有人要问可以用什么来诠释“职业精神”的话,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脑海里浮现的经典画面是:泰坦尼克号那位至死不弃船的船长和那四个为舒缓人们紧张情绪而坚持在船舷演奏的小提琴手……  相似文献   
19.
郎镝 《延边大学学报》2013,46(1):126-132
王符所著《潜夫论》深淳整穆,时人誉为汉末清议政论文之翘楚.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极言汉政得失.历史文化研究方法以时空两个维度作为历史分析的视角,以此理论分析史料,明确王符震灾亲历者的历史身份.从王符独到的平民视角中的灾情描述可以分析出东汉政权的震后“荒政”:从频黜“三公”这一政治现象,探讨“天人感应”衍生的“灾异说”政治思想内核的表象和“内外廷”之争的顶层政治权力分配的实质;从帝王和臣子对“罪己”、选拔“贤良方正”、“有道”士人进入统治阶层的“荒政”策略的分析,概括当时汉末统治阶层矛盾凸显的现实,分析其对汉末政治结构的破坏作用,为寻找并论证汉末政治社会衰变的重要节点提供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20.
5·12大地震引发了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作为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中人才培训与训练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培训者、实务者以及研究者等多种角色参与震灾救助及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大地震也给社会工作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反思,包括教育理念的实践性反思、教育目标的多元性与互为主体性的反思、教育过程的本土化及实务经验学科化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