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6篇 |
理论方法论 | 15篇 |
综合类 | 87篇 |
社会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张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8-80,85
死亡问题源于人的自我意识与时间意识,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开启者,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建构也离不开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在霍布斯自然状态假说、社会契约理论以及自然权利理论中的死亡观点,探讨死亡在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罗尔斯将实践理性结构性地区分为实践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合情理性。这一诠释不但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了推理依据,也为传统契约论引入新的诠释路径。该诠释认为,霍布斯所构造的利益契约能够成立的根本原因是合理性优先于合情理性的实践推理结构,罗尔斯则通过对霍布斯式实践推理的结构性倒转为两个正义原则重新提供了新的证成依据,但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的先行认肯则使其理论陷入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93.
王军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53-57
《论物体》《论人》和《论公民》分别是霍布斯有关其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著作,他的自然哲学蕴涵着他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因素,从而意味着霍布斯的思想必然是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94.
何俊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61-67
自然法理论在应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挑战之前,就已经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场深重的内在危机,并且为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古希腊至近代自然观衍变的视域下,通过对霍布斯思想体系中\ 相似文献
95.
人类的生存困境是人类政治思维的起点,追求合理的人类生存秩序则是人类政治思维的最终目标.在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马克思的国家起源理论中,由于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解不同,他们有关国家起源的理论建构也存在不同.他们的政治思考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人类合理的生存秩序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96.
林壮青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88-91
霍布斯认为,通过订立某种社会契约,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可以把一个公共权威的意志看作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所谓霍布斯的“公意”。这种形式的公意也影响着人们对卢梭公意的理解,从而导致许多对卢梭公意的误解。 相似文献
97.
98.
肖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
奥克肖特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为了突破近代以来西方理性主义的认识论路径.在哲学基础上,奥克肖特政治思想同时受到英国观念论和霍布斯的巨大影响.在政治哲学上,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两分对研究奥克肖特来说是不适用的,奥克肖特政治思想的特征是"自由的保守"与"保守的自由"的结合. 相似文献
99.
万晓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157-162
自然状态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和法理学的理论基石和逻辑出发点。自然状态学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权利观念的发展史。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各自赋予自然状态概念以不同的内涵,但都将自然状态视为一种人类的非政治的存在状态,认为人类最初生活于自然状态中,人类成立政治社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权利。他们的自然状态概念其实都是一种思想实验或理论假设,这并不妨碍以之为前提的逻辑论证的有效性。自然状态作为一种论证方式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他们提出自然状态学说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历史上人类的原初状况,而是为了论证政治社会起源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0.
李猛的《自然社会》是近年来汉语学界研究现代“政治”秩序的一部界碑式著作。此处所谓“政治”,既指向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更包括人性、道德、社会和法权等多种秩序。本文认为,《自然社会》的核心是对“个体”与“社会”之关系这一经典命题的深化,亦即孤独的现代个体所构成的共同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包括家庭、社会、道德和国家在内的多种共同生活形态的实质及其内在张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讨论以下几点:一是鲁滨逊式的孤独包含着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可能;二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和霍布斯那里孤独个体的微妙差别对于理解现代人的心灵秩序不可或缺;三是霍布斯式的个体形象指向一种新的现代人拓展自身人性的可能;四是自然法秩序所塑造的人性为现代国家的确立提供了道德动力。因而,本文认为,现代精神的发展尚未穷尽自身,只有更充分地理解其内在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把握自身的处境和命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