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6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26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269篇
人才学   179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051篇
理论方法论   465篇
综合类   6745篇
社会学   744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936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集中展示了习近平青年时期里的知青故事,反映了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向群众学习、爱读书,勇敢担当、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挑战、乐观向上"五种青春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加强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要深入了解习近平知青故事内容,准确把握青春精神内涵,把其与慕课、微电影等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糅合理论和实践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以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南宋季末,刘克庄主盟文坛,撰写了体量庞大的碑志之文,地方化与家族性特征明显。其碑志"以情度情"的审美逻辑,判然有别于理学家"以理节情"的文体书写观念,人格表达的艺术实现则以用晦与互见之法重出或略不论著,使文辞简俊而布置有致,且于叙事之外几乎篇篇征经引史,难逃词科习气之嫌,此又别出宋人一格。刘克庄碑志多作于暮年奉祠乡居期间,因其衰病思钝,不免将精神上强烈的盛衰体验投注到对行艺功业、政治理想和生死哲思的折冲、应时与妥协之中,情感亦从私人领域转向公共空间,以切世用,碑志蕴涵着浓厚的秩序重建意识,因而更具审美情致和韵味。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文学作品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最有价值的"。语文教材以经典文学作品为基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神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审美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原初意识、儒、道、释及堪舆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其施加了巨大的理性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涵从接受美学、社会学、系统论和美的生成说的角度 ,把艺术看成一个系统、一个历史过程 ,从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有机联系中考察艺术的本质 ,从而得出审美特性为艺术的本质属性的结论。这一结论无论从艺术原理看 ,还是从艺术实践看 ,都显示出较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是非文学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转化.文学创作是一种非文字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创作构架,统摄了再现说、表现说与形式论的创作范式,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性特质.从分侧面考察,它具体对象化为再现、表现与形式建构等三种基本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在重视德育、智育、体育教育的同时 ,还应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大学实施审美教育 ,能陶冶人的情感 ,净化人的心灵 ,开启人的智慧 ,有利于大学生精神素质的提高 ,还有利于大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 ,更有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研究孟郊诗比较重视其“寒”的一面 ,而对其“清”的一面往往注意不够。其实他的诗 ,寒于其骨 ,清于其神。唐人评孟诗已提出“清奇”之说 ,清奇不但是孟诗凄寒一面的补充 ,也是风韵的体现。这位不平则鸣、超凡绝俗的孤鹤般的诗人 ,正是以气质的脱俗、表现的新颖、意境与情趣的凄冽和古雅 ,向世人展示其诗篇的“清奇”的诗美内涵和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