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58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231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形体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它能丰富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更有助于推动剧情发展。演员要提高自身的演技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就必须要对形体动作进行雕琢和积累。本文主要阐述人物在情绪下、性格下、心理活动下形体动作的不同展现,为符合人物形象的创造独特形体动作,使角色更加生动,深入人心引起观众共鸣。  相似文献   
62.
熊国华 《云梦学刊》2012,33(1):1-F0002
2011年12月24日至25日,由谭五昌、陈旭光、李遇春、柳忠秧等国内新锐批评家与学者联合发起,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2011年度)于广州市举行。  相似文献   
63.
抗战时期桂糊社团的演进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社团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不仅反映了抗战时期戏剧体制和机制的发展特色,而且体现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面貌。桂林文化城的戏剧刊物,在传播戏剧理论、总结戏剧艺术实践经验方面,积极地推动过中国抗战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64.
唐嫣并不是她外表看起来、角色演起来的那种"糖心姑娘",几乎所有采访过她的记者,都会给出"聪明、有个性"的评价。她是那种合作起来非常舒服的艺人,射手座,非常爽朗,有事说事,进入角色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65.
"聊斋戏"的改编对《聊斋志异》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聊斋志异》之所以被屡次改编为戏曲,是因为其本身的戏剧性或戏曲意趣。以聊斋戏曲改编在清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康熙阶段独唱,乾隆时期渐有和者,清末形成改编热。聊斋戏的改编为《聊斋志异》提供了很好的改编方式和演述形态。改编者们非常注重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口味,为适合乡村表演,他们不惜牺牲文采性,而强化其通俗性。在这种平民意识的影响下,《聊斋志异》戏曲改编也呈现出平民化特色和市井趣味。  相似文献   
66.
戏剧接受理论在剧场理论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特别注意布菜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中,观众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反对共鸣"和"批判性参与".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中,不但作者已经死亡,甚至连演员也已经死亡,我们看到的是高扬的受众主体性.布莱希特倡导受众的批判性参与,比接受美学的倡导者们要更早,在这个意义上,布莱希特无疑是批判接受理论的先驱性人物.  相似文献   
67.
本文就歌剧中音乐对人物、动作、气氛三个方面发生的作用加以阐述,说明了音乐在歌剧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68.
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探讨了语言变革的要求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形态,催生了以话剧为主要形态的中国现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是伴随着当时新出现的新的话语资源、新的话语方式而诞生的,从文明新戏等戏剧创作开始的戏剧语言的革新和变化,为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和文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69.
“戏剧何为”是曹禺剧作的批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耐人寻味的是,在不同历史阶段,研究者们于曹剧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突出一方而非等而视之——要么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要么将一方视为另一方的附属产品.这一现象首先与曹禺在个人创作倾向和时代、社会要求的冲突中所生发的价值犹疑有关——作者在“教育”和“娱情”两大功能之间的摇摆直接导致了其剧作价值倾向的模糊.更进一步说,由于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及其不同于其他文类的受众特征,“教育”和“娱情”之间的角力始终潜隐于古今中外戏剧价值论内部,曹剧中两大功能之间的“暗斗”恰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0.
戏剧影视舞台美术设计专业从国内戏剧学院内设置专业向专业美术学院内设置专业转化中带来了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变,这些改变需要基于学科特点进行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即是针对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在具体教学上的探索与总结,在不断完善与调整的过程中也为全国各区域及地方的戏剧影视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