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9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8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287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难点为党组织设置难;党内生活与党的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难等.如果放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如"法轮功"一类的邪教组织及其他非法组织就会趋虚而入,必须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一些人认为私营企业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该成为发展党员的对象,但根据有关规定,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认识,理顺隶属关系,确立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益观念等.  相似文献   
32.
非公有制经济对加速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推动农村市场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仍有诸多限制因素制约着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前进的步伐.为此要在农村市场主体培育的指导思想、组织化程度提升、加速科技进步和市场平台建立等诸多方面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33.
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双重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双重地位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非主体"地位;二是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双重地位,有助于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尽管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及非公有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界定,但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仍有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体制保障,而其主体地位又在动态的所有制结构中得以保持。非公有制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劳动还是谋生手段,人们的个体利益必然存在,社会还不得不利用他们的个体利益要求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满足其需求。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是相互对立非相互对抗、相互促进非相互促变的关系,它们共存于一个既相互渗透又可相互转化的动态所有制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35.
福建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企业规模小、自身的素质不高、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大等问题,这限制了非公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要想更好地发展.政府方面要适时转变观念,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非公有制企业必须重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36.
为什么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不再是“补充”,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认为 :这既是依据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作出的正确判断 ,也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需要 ,从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看 ,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7.
受中小企业理论变化的影响,国外中小企业经历了从法律抑制或自由放任到法律促进的发展过程。我闽中小企业法律定位变化因所有制的不同而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不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不仅要实行市场准入公平,还要限制行业垄断行为,营造真正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仅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法规,使之更具操作性来约束政府行为,还要通过增强政策法规制定的民主性来保证政策法规制定的科学性,以提高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最后还要消除所有制歧视,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38.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下简称非公经济人士)是适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非公经济人士群体的人员构成特色使该群体的需求层次呈现出明显的特征。文章试着用马思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读非公经济人士的需求层次及需求发展走向,并从统战工作的角度就如何对待非公经济人士高级需求的转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9.
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三个历史阶段,对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作以历史回顾,分析了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发生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即对资本主义价值的直观否定取代了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理性价值判断;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简单认同取代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面貌和特征的科学探讨和精心勾画;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左”倾。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所有制关系之于社会主义的目的手段定位,是党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反对“左”的错误;政治上的民主化,特别是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是党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0.
从香港特区政府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扶持,联系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环境的营造,提出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