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82篇 |
免费 | 275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69篇 |
劳动科学 | 61篇 |
民族学 | 138篇 |
人才学 | 225篇 |
人口学 | 60篇 |
丛书文集 | 1960篇 |
理论方法论 | 336篇 |
综合类 | 5316篇 |
社会学 | 839篇 |
统计学 | 5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204篇 |
2021年 | 248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99篇 |
2016年 | 270篇 |
2015年 | 372篇 |
2014年 | 621篇 |
2013年 | 532篇 |
2012年 | 644篇 |
2011年 | 785篇 |
2010年 | 700篇 |
2009年 | 747篇 |
2008年 | 804篇 |
2007年 | 591篇 |
2006年 | 490篇 |
2005年 | 427篇 |
2004年 | 382篇 |
2003年 | 388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287篇 |
2000年 | 241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黄廷祝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对几类矩阵进行了刻划;对于非负阵谱半径的一个重要性质 ̄[1],给出了新的简单证明;作为应用,得到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某些类矩阵之逆的谱半径的界的估计。 相似文献
742.
针对任意非均匀介质填充波导问题,用数值模式匹配法进行了全波分析,给出了波导中电磁场的完整表达式和色散方程。所导出的公式皆为不含任何积分的代数运算,从而具有精度好效率高的优点。最后以部分介质填充波导为例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743.
葛红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5):104-108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是为“创意写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的科学。目前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该学科的建设对国家文化创新力的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国高校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意写作学科的创建提升高校人文创造力及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力。与传统写作学重点研究“作文学”不同,创意写作学着重研究“创意”心理及其写作规律,创意写作学科需要对文学创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等进行系统区分,对虚构类文本和非虚构类文本创作进行分类研究,分别探讨其内部规律;同时,创意写作学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研究“创意写作”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工坊制教学)及其教育教学规律,借鉴美国等先发国家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744.
科学经验与非科学经验同属经验的范畴,都是"记忆的"、"被给予的""所予物".科学经验是概念化反思的经验,具有形式化和总体化的意向特征,而非科学经验则不然,这是理解科学经验的关键.科学经验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体,凸显了抽象思维的形象基底性.科学经验是技术制造的,具有诠释性,理解科学经验的内涵与特征对于解答"李约瑟难题"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745.
李伟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126-130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破坏了以相似性为基础的社会机械团结,但创造了以差异性为基础的社会有机团结。但是,社会分工和有机团结本身,必须借助法律的确定性才能实现,法律是社会团结的主要形式。发掘法律的社会团结功能,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46.
西利亚·撒克斯特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岛为背景,记录了她在岛上的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尽热爱,这份热爱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胆怯的荒野之中。本文结合当代环境美学家关于“非美自然”的论述,并参考康德对于纯粹审美判断的阐释,从“距离”与“道德”两个角度对西利亚作品中关于灾难性自然景观的言说进行审美意义上诠释。西利亚坚持以自然的名义欣赏自然,希望借助康德式的纯粹审美还原审美自然灾难的合理性。此外,她选择成为灾难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克服了“恐惧”对于审美自然灾难所产生的阻碍,证明了欣赏自然灾难的可行性。分析西利亚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审美思想,不仅是对自然文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当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次反哺与验证。西利亚对自然灾难的审美言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不仅为人类积极地理解自然灾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扩宽了“非美自然”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747.
748.
鲁迅后期为什么会专心致力于杂文的创作呢?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非功利观点所致”,恰恰相反,正是源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749.
胡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对《尤利西斯》的主要人物布卢姆和斯蒂芬的生活命运及悲剧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指出了乔依斯在人物塑造上“非英雄化”和“非天才化”的倾向,以及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思考与无奈. 相似文献
750.
美国与苏共二十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殷弘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6,(3)
以一般所称非斯大林化为主要标记的苏共二十大,对苏联东欧局势造成了两重巨大影响:一方面,它导致苏联集团在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幅度空前的改革,使之进一步有节制地朝比较宽松、比较多样化的方向变化;另一方面,这一改革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在若干场合造成了严重的动荡乃至变乱。苏东局势的这种丙重性,决定了本文依据已刊档案文件着重探究的美国反应的两重性:改革失控引起的严重动荡使美国得到了有利条件来重施早已陷入困境的激变战略,现存基本体制框架内的有序改革则导致初出茅庐的演变战略在理论上臻于成熟,并开始在某些方面被自觉地实施。苏共二十大引发的这些事态,说明苏东内部变化的不同基本形态和美国有关政策的不同基本形态之间,存在本文所揭示的对应性机理,这一机理大体上贯穿于苏共二十大往后的整个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