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4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402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现代公民教育过程中,仅依靠学校、政府所提供的制度层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惯例、信任、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因素所起到的补充、扩展作用正日益凸现。社会非正式制度因素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本的生成和运作情况。在公民教育日趋重要的今天,结合公民教育自身的一些特性,探讨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对于提升公民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经历的是由柔性到刚性转变的渐进过程,但人们却并未就其规制司法裁判的约束效力取得相同的理解和一致的认可。对此,人们可以制定出多种关于案例指导制度实践功能的描述性设计和规划,每种设想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效力定位。但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指导性案例的最终归宿必定是回应当下的司法现实,只有将其映射到社会生活当中,才能真正探究其制度运作的实践功能所在。其实,指导性案例的角色定位不当反映出理性与权威之间存在的悖论,与其将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和裁判要旨强加于人,不如充分发挥其理性说服的意蕴和效用,力求引导人们就诸多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3.
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方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章对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的内涵作了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对非正式员工激励的现状及问题,结合非正式员工的特点、非正式员工的激励与正式员工的激励的区别,提出了对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实施激励的一般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94.
西藏和平解放后,经济发展呈现出独特的非典型的二元结构,其主要原因在于藏传佛教传统观念、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缺乏初级行动主体,信众财富积累异化。要实现西藏经济的腾飞,必须对藏传佛教进行适应性改革,并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弥补人才匮乏。  相似文献   
95.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非正式组织日益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在行政组织活动中亦不例外。领导者面临着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对其加强管理已经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这对组织的稳定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一社会现实出发,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及其作用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概括,进而探讨了领导者面对非正式组织应采取的管理对策,以期使之与行政组织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
文学作为生存本体的言说--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岱 《学术研究》2002,(3):117-12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潮经历了启蒙呐喊、政治宣传、非意义逃亡三个阶段,这表明了百年中国文学所关切的焦点在于社会层面.20世纪中国文学最重大的缺失就是对于生存本体的关切;文学作为生存本体言说,是作为个体人的生存的、本体性情感体验的言说,它与作为生存本体论言说的哲学具有同一性,其方法论本质是对话,其基本形式是交谈.这种对话、交谈式的文学性哲学,这种生存本体哲学性的文学,能使我们既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性、一元观的束缚,又不落入虚无主义的泥淖,从而使我们在自由、多元的对话与交谈中,获得绝对的差异性基础之上的必要的价值普遍性.  相似文献   
97.
二战后,民族国家这一源自欧洲的国家形态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超国家组织的突破性发展和扩张,许多学者断言民族国家已开始走下坡路,并提出各种关于超越民族国家的理论和设想.本文在二战后发生的脱离或冲击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实践中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欧盟、苏东集团、美国式帝国进行考察,试图探讨如下问题:这些实践中,哪些对民族国家的超越实践更具广度,哪些更能向纵深发展,哪些更能持久,为什么?在当今保守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当道,国际关系尤其大国关系极有可能从合作共赢走向对抗冲突的危险时刻,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社会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刻不容缓.希望本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些经验层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98.
一个社会所能容纳的就业总量 ,除了受全社会的产出水平决定外 ,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 ,人口的流动、特别是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人数产生很大的影响。分析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 ,是为了探讨运用这些理论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99.
略论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促而生,相伴而存。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的双重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相互关系,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的合理运用,使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行政管理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对政治权力的一项基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总结相关学者论述政治权力的基础上,从形式分类学的角度,对"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的科学内涵、前提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联与区别作了深入阐述,从而为世人思考政治权力运作、为政治当局有效运用政治权力提供新的考量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