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2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管理学   1366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319篇
人才学   257篇
人口学   95篇
丛书文集   5048篇
理论方法论   881篇
综合类   11022篇
社会学   1351篇
统计学   432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713篇
  2014年   1248篇
  2013年   1045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371篇
  2009年   1423篇
  2008年   1747篇
  2007年   1355篇
  2006年   1111篇
  2005年   986篇
  2004年   772篇
  2003年   664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何萃 《求是学刊》2014,(3):148-154
由于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的普遍使用,"非整一性"成为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小说文体最主要的批评。一般所谓"中国小说"或"白话小说",按其性质本应分为三类:一是"话本",本质上是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二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亦本为说唱艺术,但大多经历了明清书商或文人程度不一的编改;三是明清文人独立创作的"文人小说"。故唯第三类才是真正意义的小说,西方学者的批评仅对应第三类才真正有效。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作为口头说唱艺术时本各有其用,在"文人小说"中此类文字在不同作品中,其文本"整一性"也各自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现存所谓"小说"还原至其所产生的历史语境,我们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2.
从单纯客体性思维出发形成确立的本体论辩证法,其致思趋向是将思维的矛头直接指向客体本身,目的是探求自在世界或者说客体自身存在及发展运动的矛盾规律,其内在蕴含着的批判性及革命性是通过肯定事物自身具有矛盾、肯定事物因矛盾而永恒发展实现出来的.它主要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因而这一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可以看作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本体、本原是怎么样存在,又是如何发展的知识或认识.  相似文献   
993.
该文在国内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的作用域范围为剥离依据,将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环境分解为社会性创业支持环境和高校创业支持环境,确定了相对独立的高校创业支持环境概念范畴。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校创业支持环境,该文主要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挖掘出高校内部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到较明显促进作用的影响因子,同时,结合高校自身的教育活动体系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历程,初步建立了高校创业支持环境的系统模型,并探究了该系统的作用途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94.
诅咒既是一种人文现象,又是一种艺术手法。诅咒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和反制利器在印度两大史诗和荷马史诗中具有很强的主体间性,即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学术关联性。就其互文性或家族相似性而言,其主旨在于充分伸张社会正义和审美正义;就其互异性或差异性而言,荷马史诗中的诅咒是一种显性进程,印度两大史诗中的诅咒则是一种隐性进程。诅咒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印度两大史诗和荷马史诗中也具有很强的主体间性,或学术关联性。就其互文性或家族相似性而言,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双重意味;就其互异性或差异性而言,荷马史诗中的诅咒手法侧重于谋篇布局,印度两大史诗中的诅咒手法侧重于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诅咒主要是一种巫术残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巫术的一种质的升华,是一种整个都被充分神化了的、极端主观化了的、刹那间就能把主观等同于客观的极端人文现象,夸张的意味很浓,以至于最后成了迎合公众审美趣味的艺术手法。其文化根源主要在于公众长期以来恒定的审美心理和道德需求的根深蒂固,其社会根源主要在于公众自古以来对巫术传统的潜意识认同和普遍接受的朴素心态。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顾客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产品开发与更新、主导网络口碑传播等方式,已成为品牌价值创造的重要主体,深刻改变着品牌管理模式.本文以小米手机为例,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相关质性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小米手机品牌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其建立了契合互联网“专注、极致、快、信任”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理念,将产品定位为发烧友而生的年轻消费者群体,积极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将顾客培育成为粉丝和发烧友,引导顾客积极参与产品开发、更新以及口碑传播,从而实现小米手机品牌的快速成长.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检验和命题发展,总结出顾客参与网络品牌价值共创的文化机制、产品机制、互动机制、参与机制、口碑机制及其相应命题.  相似文献   
996.
技术和技术物是当代哲学、艺术和文化研究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有关当前技术与文化状况的分析和评估方面,唐·伊德、唐娜·哈拉维、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研究富有启发。伊德分析了技术与人的多重关系并强调技术-文化的嵌入性;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突破了人/非人的界限,突出技术带来的身体跨界为人类所开启的新的可能性;斯蒂格勒指出技术的药性一方面毁坏文化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则催生了社会联系和人的多样化存在。物质文化研究探讨人与物的复杂关联以及与物为春的共存境遇,如上有关技术物的嵌入性、杂合性和药性的剖析,是物质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维度。  相似文献   
997.
“空间转向”之后的空间叙事学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显学”.但是,当前的空间叙事研究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原因多种.“空间转向”的这股后现代思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空间转向”的叙事推力功不可没,但后现代历史碎片化、随意切割时间历史的粗暴式学术批评也是不足取的.所以,首先,必须纠正“空间转向”等同于空间叙事研究的偏向.其次,必须区分出“形式化空间叙事”和“内容性空间叙事”,并且分别加以历史化——“空间再转向”,以结束当前空间叙事研究的破碎化、非历史化倾向.  相似文献   
998.
弹幕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文本形态,不完全是一种简单的动态影像与文字搭配构成的文本形式,而是在这一整体艺术文本形态中,并置着已完成时态的电影文本和正在进行时态的弹幕文本,是一种间性文本.这种间性文本蕴含了中国诗文评的传统因子,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是吐槽文化、宅文化的变相延伸与显现.弹幕电影的出现与传播,对未来影视剧的创作及影视剧评论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值得警醒与关注.  相似文献   
999.
对于技术哲学史,人们一般将它分为三个代际:第一代技术哲学源于前技术哲学史发展;第二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经典技术哲学;第三代技术哲学(和正在兴起的第四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当代技术哲学.可以说,技术哲学历史表现为一种从实体理论到间性理论的发展线索.把技术间性理论作为当代技术哲学的一种发展方向选择,是对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和客体间性概念的极大发挥.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修正的变革型领导量表对公共部门员工进行了调查,并对中国公共部门员工期望的领导力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及不同维度间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公共部门适用的变革型领导量表与中国学者之前构建的企业变革型领导量表有不同的结构与组成,中国公共部门的员工对领导的鼓舞性激励和理想化影响力期望最高,增强公共部门领导力的优先路径包括鼓励员工探寻新的更好的做事方式和对员工适当授权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