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314篇
劳动科学   46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659篇
理论方法论   144篇
综合类   1555篇
社会学   226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62.
从互见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韩信的"谋反",我们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即韩信谋反之罪是刘邦、吕后忌惮其能的结果。从互见法的角度分析薄太后为周勃的"辩护"、彭越的冤案、萧何的遭遇等,可以证明韩信的清白。韩信谋反案在档案文书中早有记载,司马迁作为汉朝史官,只能按照"爰书"叙史,这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实录"。对于韩信的悲惨遭遇,司马迁有自己的评判,司马迁通过多处互见法的灵活运用透露出了许多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3.
64.
《社科纵横》2016,(2):114-117
聚众斗殴罪是指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司法实务中聚众斗殴犯罪的适用存在争议,如何理解与适用聚众斗殴犯罪,就需要认真分析犯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聚众斗殴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不仅是公共秩序,而且包括公民的人身权,犯罪客观方面包括聚众行为和斗殴行为。犯罪主体是不法团伙,犯罪动机具有不正当性。  相似文献   
6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初主要适用于刑事诉讼领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这一规则逐步扩展到民事诉讼领域。虽然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所规定,但都比较笼统和模糊,不利于操作。为了使该规则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非法证据的含义;第二,我国在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中的不足;第三,我国在民诉中建立非法证据规则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6.
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在实践中的区分有时是不易的,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行为该如何定性.本文在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犯罪构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客观不同情况,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行为的定性问题做了简要探讨,欲对司法实践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7.
非法证据排除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在讨论中更多关注了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否问题,而缺乏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关注,如非法取证的主体问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证据问题等,这些问题涉及到非法证据范围的界定。这使得关于该问题的讨论缺乏应有的深入性并使得具体制度的建立前景模糊。对于这些问题加以检视无疑能够使得相应的立法工作更加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68.
潘星丞 《探求》2012,(2):105-113
我国已加入《联合国打击贩运人口补充议定书》,但学界对于贩运人口的概念以及我国如何履行条约义务存在诸多误解。贩运人口包含行为、手段、目的三个要素。贩运行为的内涵远远大于拐卖;其手段有强制性,应足以排除被害人意志自由;其目的以剥削为内容,具有间接性。我国未专门设立贩运人口罪,也不是以拐卖妇女、儿童罪来履行条约义务;而是以目的要素为导向,分别对以性剥削、劳务剥削、切除器官为目的之贩运设立不同罪名。  相似文献   
69.
在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历程中(1886-1966年),沃伦法院的贡献就在于将其从规则的“蛹”蜕变成了制度的“蝶”.因为在沃伦首席大法官的带领下,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陆续将作为救济措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引入联邦宪法第4、第5、第6修正案,并借助第14修正案推及各州,最终实现了以下目标:一是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从联邦司法体系扩大至州系统;二是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则对象从仅针对非法搜查、扣押行为延伸至所有违宪的强制性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70.
邓中豪  高雨 《决策探索》2014,(21):39-41
记者采访发现,大量民间理财公司以"网络理财""P2P理财"为名,在线下广布网点,吸收公众理财资金,发放高息贷款,赚取可观利差。一些龙头公司员工上万,网点遍布全国,每年放贷金额达数百亿元。这些线下理财公司正通过一种名为"债权转让"的方式规避法律监管,金额庞大、操作极不透明,极易演变为"非法集资",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