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1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402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261篇
人才学   11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654篇
理论方法论   280篇
综合类   3748篇
社会学   566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142.
143.
144.
为了更好地实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地域文化,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是基础。从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的概念出发,就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表现与缺失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通过探析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现实意义,对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与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5.
《南都学坛》2019,(5):36-37
保护文物不仅仅是修复遗迹、遗址,重点应在于人文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古宛城百年老字号"万兴东"能历经200多年而不衰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因为它早在建立之初就拥有了一套诚信经营理念,并坚守传承不变,它在南阳乃至医药界都可以作为诚信经商的好典型、好教材,并以其优秀的价值传承,昭示了一种人文种精神和一种商业文化。弘扬这一根植于南阳、具有传统特色的商业文化正是万兴东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6.
14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对民众生活世界的逐步渗透,许多少数民族口头传统及其代际传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迁。虽然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口头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有强韧的生命力,但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活形态史诗演述出现了复杂的发展走向。本文以近年来的田野调查材料为依据,关注从传承人群体数量的骤减到年轻一代习艺从师的动机选择,从"玛纳斯奇"的非职业化到老龄化,从口头叙事资源的萎缩到印刷文本的背诵,从演述技艺的退化到史诗韵体叙事的故事化等方面的内容,尝试对当下柯尔克孜族史诗的存续力量及其显见的式微趋势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8.
分析菲律宾20世纪70年代“菲化”后华文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总结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界30多年来的应对和努力,可以发现,简单地将华语教育从“母语教学”变成“外语教学”并不能根本改变华文教育整体滑坡的现状,反而有负面作用.只有坚持华语教学是华族的“语文”教学;坚持“语”、“文”并进,把语言的工具性和语文培养民族气质、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结合起来,才能使华文教育更清晰地展现出其“中华”特色,最终摆脱每况愈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9.
银浩 《社会科学家》2012,(3):158-161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样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多方力量的博弈,使得文化本身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因此,作为民族文化集中体现的民族节日,自然不能脱离于所处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节日自身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依饭节"作为仫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统。但随着当地文化生态的变化以及近年来政府行为的介入,其存在样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文化变迁。鉴于此,文章以广西罗城县仫佬族"依饭节"为个案,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进而重新确立民族传统节日在现代多元一体的语境下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50.
《社科纵横》2016,(10):148-150
通渭县以文化自信为理念、以丰富创新为思路、以彰显通渭小曲艺术魅力为前提激发保护传承地方曲艺的自觉性;以全面普查和深入发掘及系统整理为切入,以走出去开放式交流展演为主打、以申报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提升、以搭建县有文化馆、乡镇有限公司、村有协会的组织体系为依托、以薪火传承传习培训班为载体,实现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渭小曲这一地方曲艺的保护和传承,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的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成效显著的可供大家参考借鉴的非遗传承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