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2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8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44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87篇
理论方法论   122篇
综合类   1796篇
社会学   366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在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中,对情感价值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不仅表现在强化认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乡愁也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乡愁价值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特殊的衍生价值,它既是一种以场所感为核心的情感价值,又是一种与岁月价值紧密相关的具有复杂情感色调的审美意象.通过探讨乡愁价值,将有利于拓展我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并更为深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遗存的徽州文书、徽州宗谱、徽州地方志、古籍图书中,蕴藏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这些资料较真实地反映了徽州民俗活动、文化空间场所、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等。解读和研究这些资料,旨在为原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依据;并在了解资料内容、型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管理资料,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993.
从民族生态博物馆看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和实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源于传统的博物馆,又有创新的理念,基本的内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各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指导,更重要的是村民的主人意识和由此产生的自觉行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专业性、与民族博物馆的结合、拓展到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理念以及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具体举措将会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探索湘西州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子伟 《民族论坛》2004,(11):13-15
湘西境内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源远流长,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特色鲜明,日益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和游客。2004年4月13日,文化部将湘西州列为国家第二批综合保护试点单位,这意味着湘西州文化遗产将获得20年的重点保护大机遇。概览:八个特色品种与濒危状况湘西州究竟有哪些文化遗产流传于民间,它们的生存环境如何,传承人处于何种状况,这些情况有必要进行及时盘底与分类。归纳起来,湘西州境内大约有八大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祭祖仪式类,包括土家族舍巴日(摆手活动),原始舞戏茅古斯,梯玛跳神、跳…  相似文献   
995.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秀水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情形为例,试图阐明现代生态旅游给地方"家园生态"纽带可能造成断裂的后果.并以此反思现代旅游在乡土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挑战:对于游客来说,生态旅游意味着到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中去休闲;纵使游客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只能说明旅游行为一个方面.而对于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东道主社会,他们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准备,包括知识、意识、行为、规划等都可能存在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情形会更严重.这种不对衬的交流,通过金钱和权力所实现的现代旅游,可能会给"自然生态"带去"人为生态"的异化.  相似文献   
99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个人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的,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从“文化资本”这个角度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南平市级51位农村"非遗"传承人为例,研究南平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分析现状折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98.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诗意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村落呈现的田园生活的眷恋,但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速发展,处于山区少数民族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或城镇化浪潮中处于或将消失的边缘,传统村落在城市化演进过程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99.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和生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调查分析,并提出在抢救和保护工作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遗产资源,对于这些无价之宝我们保护和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发旅游,本文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作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